纳粹建筑

科技工作者之家  |   2020-11-17 17:53

纳粹建筑是指第三帝国自1933年到1945年之间兴建的建筑,主要有三种特征:精简的新古典主义;自传统的乡村建筑中获得灵感;大型基础设施工程。纳粹主义对建筑本身也多样的态度,但希特勒本人认为建筑的外观应该遵循功能,反对“愚蠢地模仿过去”。纳粹建筑的代表成就有世界之都日耳曼尼亚。

简介纳粹建筑是指第三帝国自1933年到1945年之间兴建的建筑,主要有三种特征:精简的新古典主义;自传统的乡村建筑中获得灵感;大型基础设施工程。纳粹主义对建筑本身也多样的态度,但希特勒本人认为建筑的外观应该遵循功能,反对“愚蠢地模仿过去”。纳粹建筑的代表成就有世界之都日耳曼尼亚。1

纳粹德国纳粹德国是1933年至1945年阿道夫·希特勒和纳粹党统治下的德国的通称。在希特勒统治之下,德国转变为一法西斯主义极权国家,国内近乎一切事务均为纳粹党所控制。1945年5月同盟国战胜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宣告结束,纳粹党在盟军的占领下被粉碎,纳粹德国亦不复存在。

1933年1月30日魏玛共和国总统保罗·冯·兴登堡任命希特勒为德国总理,纳粹党由此开始清除国内一切政治反对力量,巩固自身权力。1934年8月2日兴登堡去世,希特勒将总理和总统职权合一,成为德国独裁者。1934年8月19日全民公投正式确定希特勒的德国“元首”头衔,一切权力都集中至希特勒手中,其辞令高于一切法律。纳粹政府并非相互协调协作的整体,而是不同内部派别组成的集合,各派别间进行权力斗争,试图获得希特勒的偏爱。大萧条期间,纳粹通过没收犹太人、共产主义者和宗教人士的财产,大规模军事支出和混合经济体制稳定了经济并结束了大规模失业的局面。包括高速公路系统在内的公共工程建设亦同时进行,经济恢复稳定局面,纳粹政权亦提升了其受欢迎度。

种族主义(尤其是反犹太主义)是该政权的中心特性之一,日耳曼人(北欧人种)被认为是雅利安人种中最为纯正者,由此即为优等人种。犹太人及其他不适宜的人种则受到迫害并遭屠杀。反希特勒统治的抵抗运动则遭残酷压制。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反对人士遭到杀害、逮捕或驱逐。基督教教会亦受到打击,教会领袖受监禁。教育重心集中于种族生物学、人口政策及为军事服务的体育。女性的就业和教育机会大幅减少。力量来自欢乐组织进行娱乐和旅游活动,193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则向世界展示了第三帝国的气象。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有效通过电影、大规模集会以及希特勒的演说,达到控制舆论的目的。政府同时还限制艺术表达,推广一些特定的艺术形式,否定和封禁其他艺术形式。

1930年代末期纳粹德国对于领土的要求日益扩张,若得不到满足则以战争相威胁。1938年和1939年,纳粹德国先后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希特勒同斯大林达成互不侵犯协议,并于1939年9月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打响。德国同意大利和其他轴心国结盟,至1940年已征服欧洲大部分地区,并对英国进行威胁。总督辖区在征服地区建立起来,而在波兰剩余地区则建立了总督府。犹太人和其他不受欢迎的群体被送往纳粹集中营和灭绝营并被杀害。

1941年德国对苏联发动入侵之后,战争局面开始扭转,而到1943年德国则遭遇了严重的军事失败。1944年对德国的大规模轰炸持续升级,轴心国力量开始自东欧和南欧撤退。盟军登陆法国之后,在一年时间内苏联从东部入侵,其他同盟国力量则从西部入侵,德国战败投降。希特勒拒绝承认失败,导致战争最后阶段德国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破坏,与战争相关的死亡人数继续攀升。同盟国展开去纳粹化进程,并将剩余的纳粹领导人送往纽伦堡进行战争罪的审判。战后纳粹德国东部领土被并入苏联和波兰,而剩余德国领土则被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军事占领,直到1949年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成立,德国领土被一分为二。1

世界之都日耳曼尼亚世界之都日耳曼尼亚Welthauptstadt Germania)是阿道夫·希特勒为德国首都柏林重建工程所起的名称,这是对预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获胜后,对未来德国的部分想象。“第三帝国的首席建筑师”阿尔伯特·斯佩尔,制定了城市重建规划的很多部分,但是只有很少一部分规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得以实现。

之所以选择“世界之都”这个称号,是因为认为柏林的建筑在当时太过守旧,有必要使柏林达到伦敦、巴黎和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等都城的水准,并且胜过它们。

有些项目完成了,例如建立一个巨大的东西向城市轴,其中包括拓宽夏洛滕堡路(今天的六月十七大街),将胜利纪念柱安放在路中央,远离原来所在的德国国会大厦。但是其他项目由于战争爆发而不得不搁置,例如人民大厅(大圆顶)。但是,位于计划建筑区的大量旧建筑在战前就被拆除,最终规划落空。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周敏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