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熔岩多形成于火山活动晚期,岩浆的黏度较大,其显著特点是含有较多浆屑,貌似熔结凝灰岩。岩石的结构、构造特征及空间分布过渡关系表明,泡沫熔岩的形成经历了高位岩浆房上部挥发分的出溶、岩浆发泡泡沫化以及岩浆部分碎屑化等阶段。
简介过渡性岩相指爆发与溢流或侵出作用之间、溢流与沉积作用之间的过渡类型,主要包括泡沫熔岩相和熔积岩堆积相两种类型。1
泡沫熔岩相泡沫熔岩多形成于火山活动晚期,岩浆的黏度较大,其显著特点是含有较多浆屑,貌似熔结凝灰岩。岩石的结构、构造特征及空间分布过渡关系表明,泡沫熔岩的形成经历了高位岩浆房上部挥发分的出溶、岩浆发泡泡沫化以及岩浆部分碎屑化等阶段。岩浆随着上升减压,赋存在岩浆中的少量挥发分开始出溶发泡,并使岩浆部分泡沫化。部分泡沫化岩浆运移上升到达碎屑化面时,由于岩浆中气泡的体积小于77%,以及上升的速度缓慢,故岩浆只能部分破碎,形成浆屑与岩浆混合体。随着压力的继续降低,发生沸溢,以熔岩喷泉的形式溢出地表或从火山口中缓慢侵出形成泡沫熔岩。随火山作用的演化,后续岩浆中挥发分含量更少,以致不能使岩浆发泡、碎屑化。未碎屑化的岩浆缓慢上侵,形成熔岩。由于熔岩位于泡沫熔岩的中心,保温条件好,冷却速度慢,可形成结晶较好的斑岩,构成泡沫熔岩和斑岩二位一体连续变化的地质体,这种地质体在中国东部中生界火山岩中多见。
从形成过程和产状来看,泡沫熔岩有别于溢流相熔岩,也与火山碎屑流成因的熔结凝灰岩明显不同,其形成过程具有爆发和溢流作用的双重特征。因此,泡沫熔岩是高位岩浆房在减压条件下,低度泡沫化、碎屑化的产物。它与熔岩和熔结凝灰岩既有联系又有明显区别,是介于爆发和溢流火山作用之间的产物,这对认识所谓侵入或侵出熔结凝灰岩的成因提供了一种相对合理的解释。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胡芳碧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