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勇攀登,矢志不渝——“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

科技工作者之家  |   2020-11-17 17:48

戴着蓝色的安全帽,身穿一件很朴素的薄棉夹克,眼神中写满坚定,这是南仁东留给公众最熟悉的形象。

南仁东是我国著名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FAST工程总工程师兼首席科学家,也是FAST工程的发起者和奠基人。他和他的团队,创造出了世界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让中国的天文科研水平持续领先世界20年。

看似一口“大锅”,但“天眼”是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可以接收到百亿光年外的电磁信号,它有着超高的灵敏度和巡天速度。与美国寻找地外文明研究所的“凤凰”计划相比,“天眼”可将类太阳星巡视目标扩大至少5倍。早在调试期的“天眼”已经一口气发现多颗脉冲星,成为国际瞩目的宇宙观测“利器”。

初始的宇宙究竟是怎样的?这是无数科学家们追问的问题。1993年,在日本召开的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上,科学家们期望,在全球电波环境被彻底破坏之前,真正看一眼初始的宇宙,因此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迫在眉睫。时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副台长的南仁东冒出一个念头,中国自己造一个吧:“别人都有自己的大设备,我们没有,我挺想试一试。”这一试,就是二十多年。自1994年起,南仁东一直负责FAST的选址、预研究、立项、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编订FAST科学目标。为了给望远镜选定合适的卡斯特洼地作为台址,他在贵州大山深处奔波了十多年,在FAST工程立项之后,他又全面指导工程建设。

南仁东是一个博学、执着的学者,在台址勘察期间,为了更清晰地掌握现场,65岁的南仁东和年轻人一样,在大山深处奔走。当时深山没有任何的路,团队其他人劝他在山下等着,看完结果向他汇报,南仁东却坚持要一起上去看看实际情况。直接参与一线建设,熟悉现场环境,掌握第一手现场资料,这为FAST后期的整体设计和治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6年,FAST工程正式建成启用,然而在FAST落成启用即将一周年之际,南仁东却悄然离世。

南仁东心无旁骛,为崇山峻岭间的中国“天眼”燃尽生命,在世界天文史上镌刻下新的高度。人们不会忘记,“中国天眼之父”如何带领人们迈向浩浩宇宙中的星辰大海。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