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标准化

科技工作者之家  |   2020-11-17 17:44

统计标准化是指在统计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一致的统计最佳效益。内容有指标体系的标准化,分类标准化,基本术语标准化,编码标准化等。

概念统计分类标准按适用范围不同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

国家标准:指对全国信息的采集,处理和交换具有重要意义的,在全国范围内适用的分类。由国家统计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经国家标准化部门(即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的标准。

行业标准与地方标准:只由国务院主管部门及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标准化主管部门制定发布的,只在本行业本地区范围内适用的分类标准。

企业标准:在没有合适的上级标准的情况下,由企业单位或其上级标准化主管部门发布的分类标准。只是对上级标准的补充,重组,延伸,细化,不得与上级标准抵触,并保证科兼容和转换1。

作用①他是实现信息共享,深入开发统计资料的一个提前条件。

②是建立统计细心自动化系统的一个前提条件。

③是建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一个前提条件。

意义随着经济和统计环境的不断变化,统计对象业务格局和流程发生了调整,统计工作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和新情况。譬如,在信息化时代,一方面我国统计工作积累了大量的统计数据,另一方面有些统计数据被束之高阁,应用较难。这些问题已经成为摆在统计工作者面前的“拦路虎”,如何改善这种状况,所以,统计工作标准化建设应该是基于这种要求的秘极回应和探索,应该倡导2。

相关概念国民经济中常用的分组标准:经济类型分类(国有,集体,私营,个体,联营,股份,外商投资,港澳台投资,其他);三次产业分类(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其他各业。);行业分类;机构部门分类(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企业部门;政府部门;住户部门);大中小型企业分类。

分配数列:按某一标准进行分组,并按一定顺序排列与列出每个组的总体单位数。有称次数分配或次数分布。分配数列有2个组成要素:分组,次数。分类:品质数列是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数列,用来观察总体单位中不同属性的单位分布情况。如:人口统计中按民族,性别,籍贯等。数量数列是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数列,用来观察总体单位中不同数量的单位分布情况。有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

组距指每个组变量值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最大值为上限。组距=上限-下限。组数是指某个变量数列划分为多少组。组数愈少,组距愈大。确定组距与组数的原则:考虑各组的划分是否能区分总体内部各个组成部分的性质差别;要能准确清晰地反映总体单位的分布特征。 等距数列与异距数列。

组限是指每个组的两端标志值。组中值=(上限+下限)/2 或=下限+(上限-下限)/2 组中值代表各组标志值平均水平的数值,只是近似值。

频数是各组的单位数。即次数。频数愈小,作用愈小。频率是将各组的单位数与总体单位数对比,求得用百分比表示的相对数,即比率。表明各组标志值对总体相对作用的强度,也表明各组标志值出现的概率的大小。

统计表的构成包括: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数字资料。统计表的种类:简单表,简单分组表,复合分组表。统计表的设计要合理、科学、实用、简明、美观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王海侠 - 副教授 - 南京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