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外基质

科技工作者之家  |   2020-11-17 17:40

多细胞有机体中,细胞周围由多种大分子组成的复杂网络,称作细胞外基质。

一、生理组成:细胞外基质主要由4类物质组成,即胶原蛋白、非胶原蛋白、弹性蛋白、蛋白聚糖与氨基聚糖,其在上皮或内皮细胞的基底部者为基底膜,而在细胞间黏附结构者为间质结缔组织。

(一)胶原蛋白

胶原蛋白属于不溶性纤维形蛋白质,胶原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由三条多肽链构成,遍布于各器官和组织。结缔组织中的胶原主要是Ⅰ、Ⅱ、Ⅲ型胶原,Ⅳ型胶原主要存在于基底膜。

成纤维细胞、成软骨细胞、成骨细胞、成牙质细胞、成肌细胞、脂肪细胞、内皮细胞及某些上皮细胞均可分泌胶原蛋白。

胶原蛋白的降解与一般蛋白质有所不同,胶原的转换率较慢,半生期为数周至数年不等。未变性胶原的典型三股螺旋结构对一般蛋白水解酶具有很强的抵抗力,故不易降解。Ⅰ型胶原必须在一定的胶原酶的作用下,于胶原分子距氨基末端3/4处的Gly-Ile或Gly-Leu之间的肽键断开后,才能被一般的蛋白酶降解;Ⅳ型胶原因三股螺旋结构不连续,故可在非螺旋结构域直接被胃蛋白酶水解为数个片段。组织来源不同的胶原酶对不同类型胶原的水解能力强弱不等,且各种组织产生并释放的胶原酶通常以无活性的形式存在,经蛋白酶作用后可变为有活性的胶原酶。

具有转移潜能的肿瘤细胞产生的胶原酶能特异性作用于Ⅳ型胶原而破坏基底膜,为侵袭、转移创造条件。

(二)非胶原糖蛋白

非胶原糖蛋白的共同特点是既可与细胞结合,又可与细胞外基质其他大分子结合,将细胞黏着于细胞外基质。ECM中的糖蛋白包括黏附蛋白中层黏连蛋白(LN)、纤维黏连蛋白(FN)、接触蛋白(ND)与抗黏附蛋白肌腱生长蛋白(tenascin,TN)、骨黏连蛋白(osteonecin,BM-40)、基底膜蛋白(bamin)等,TN是ECM寡聚糖蛋白,BM-40是一种富含半胱氨酸残基的ECM糖蛋白。

1、纤维黏连蛋白

纤维黏连蛋白(fibronectin,FN,又称冷不溶球蛋白CIG、转化敏感性细胞外巨蛋白质LETS、成纤维细胞表面抗原FSA、调理素-α2糖蛋白、血清细胞粘合因子、纤连素、纤维连接蛋白、纤维结构蛋白、纤连蛋白、纤黏连蛋白)是发现最早的细胞外基质非胶原糖蛋白,某些肿瘤患者血浆纤维黏连蛋白升高,腹水中的纤维黏连蛋白浓度可协助鉴别肿瘤性腹水与非肿瘤性腹水(两者相差10倍),纤维黏连蛋白促进细胞迁移的作用对于肿瘤细胞较正常细胞更强,某些肿瘤细胞对纤维黏连蛋白的趋化性可能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和转移时的器官定位有关。

2、层黏连蛋白

层黏连蛋白(laminin,LN)存在于早期胚胎及某些肿瘤细胞之间,在正常血液及组织液中的浓度极低。层黏连蛋白具有与Ⅳ型胶原、nidogen(entactin)、硫酸乙酰肝素等分子结合的部位,而层黏连蛋白与Ⅳ型胶原、nidogen(entactin)、硫酸乙酰肝素等分子的结合对于基底膜的构成具有重要意义;层黏连蛋白尚可与上皮细胞、内皮细胞、神经细胞、肌细胞及多种肿瘤细胞结合。

(三)弹性蛋白:

生物组织中弹性较大的结构蛋白。较大量存在于韧带、血管壁和皮肤等弹性组织中,是弹性纤维的主要成分。能拉长到原长度的几倍,在张力松弛后很快恢复到原来的大小和形状。具有高弹性的原因是由于在弹性蛋白形成过程中,赖氨酸残基间发生了交联;并且只有在铜离子存在下交联才会发生,否则弹性蛋白将成为无弹性粘性组织。弹性蛋白有三分之一残基是甘氨酸,脯氨酸含量较大。因成熟的弹性蛋白包含许多交联结构,故难溶于水,而其先驱体弹性蛋白原则溶于水。弹性蛋白中的极性残基含量极低,因此化学稳定性很好。弹性蛋白分三级结构:一级结构存在β转折;二级结构中大量β转折形成元弹性蛋白螺旋;三级结构由3股元弹性蛋白螺旋拧成,叫弹性蛋白纤维。是β转折中的化学键旋转造成螺旋而具有弹性。

(四)蛋白聚糖与氨基聚糖**:**

又称蛋白多糖、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粘多糖(mucopolysaccharide),为一种糖蛋白。其糖链多为长链氨基多糖,许多长链氨基多糖连接在一蛋白质核心上而构成的糖蛋白。因其糖含量比蛋白质多许多,有时糖的含量可高达95%,故称为蛋白多糖。蛋白多糖是构成结缔组织的主要成分。构成蛋白多糖的氨基多糖有透明质酸、软骨质及硫酸软骨质、硫酸肤质、硫酸角质、肝素及硫酸乙酰肝素等。从结构看均为有羧基或硫酸基的带负电荷的聚糖,除透明质酸外,这些聚糖均以链式连接到核心蛋白分子,连接的聚糖可以是单一的链,也可以是多链的。

二、生物学功能:研究表明,细胞外基质并非像过去认为的仅仅起惰性支持物的作用,或将细胞连接在一起,形成组织、器官。而是含有大量信号分子,积极参与控制细胞的生长,极性,形状、迁移和代谢活动。

对人类细胞的研究表明,细胞外基质中的纤粘蛋白主要由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等分泌并附着在细胞表面,其作用是促进细胞对基质的贴附,细胞之间的粘着,细胞内微丝及应力纤维的构建。现已经观察到转化的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表面纤维蛋白量减少,与此相关地细胞形态变圆,与培养基底贴附松弛,胞内应力纤维大大减少,细胞密集,重叠生长。这种转化细胞接种入正常机体,常能长成癌块,并侵润正常组织,发生广泛转移。又如上皮细胞分泌胶原蛋白和膜粘蛋白于上皮组织的基底层上,反之,这些蛋白又作为信号“指挥”上皮细胞生长、迁移的方向。在胚胎发育或愈伤再生时,上皮细胞正是沿着基底层发展的。由此可知,调节细胞生长、发育的若干信息正是通过胞外基质传递的。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东芳 - 主任医师 -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