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多数骨折和成人相似,可以有横断骨折、斜行骨折、螺旋骨折、粉碎骨折、撕脱骨折、压缩骨折、多段骨折等,可以是开放的,也可以是闭合骨折。有些儿童特有的骨折应引起更多的注意,尤其对于不经常接触儿童骨折的骨科医师,往往出现漏诊,或误诊误治。例如,青枝骨折、弯曲骨折和骨骺损伤等。
病因及常见疾病**(1)青枝型骨折**多见于10岁以下的儿童,一侧骨皮质和骨膜发生断裂,而对侧尚完好,这种骨折比较稳定,骨折端没有明显移位,整复也比较容易,预后良好。
(2)竹节型骨折如果是纵向的外力,特别是在干骺端,表现为压缩性的挤压骨折,在X线片上可见两侧骨皮质出现喙嘴样改变,如果外力有一定成角的话,则这种喙嘴样表现出现于一侧骨皮质,一般骨膜没有断裂。这种骨折需要非常仔细认真的检查,防止漏诊。骨折治疗比较容易,许多仅需要单纯的外固定,预后也好。
(3)弯曲型骨折实际上也是另一种青枝骨折,多发生在年龄更小的婴幼儿。在普通X线片上看不到骨折线,仅表现为长骨的弯曲变形,稍不注意就容易漏诊,其最大的特点是始终无骨痂生成。这种弯曲骨折,其自愈和塑形能力反而不如其他骨折,甚至遗留长久的弯曲变形。较明显的弯曲骨折,应该以轻手法将弯曲部向反方向三点挤压,使其恢复正常外观。但要注意不可急功近利,反而造成明显断裂,处理起来更困难一些。
(4)骨骺板损伤这是儿童特有的损伤,可占儿童骨损伤的15%~30%。骨骺可以从骺板分离,骨折也可通过骺板,或骺板被纵向的暴力压碎。
(5)产伤骨折范围广,如颅内出血、颅骨凹陷性骨折、腹腔实质脏器破裂、神经损伤和四肢骨折。产伤骨折是几乎不需手术而且预后最好的一种骨折。多见股骨干骨折、肱骨干骨折、近关节部位的骨骺滑脱以及锁骨骨折等。其他骨折较为少见。多因分娩时过度牵引和操作不当所致。其塑形能力很强,并有代偿性增长。易被误诊为假性麻痹、感染或脱位。
(6)病理性骨折各种原因造成骨质异常而产生的骨折,可称为病理性骨折。儿童较为多见。如发育性疾病成骨不全,如脆骨病;内分泌疾病和维生素缺乏,如坏血病、佝偻病;原发或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垂体功能亢进;废用性肌萎缩,如神经肌肉疾病——脊髓灰质炎、脑瘫、多发性关节挛缩症等。此外,炎症、肿瘤和先天性疾病等,均易并发骨折。
(7)虐待骨折多为幼小患儿,约66%是在3岁以下。患儿一般健康状态极差,身体瘦小,营养和发育差。患儿父母诉说病史明显不合理或不符合检查结果。患儿同时有多发骨折、不同时期的皮下淤血、皮肤烧伤或裂伤,常见新鲜及陈旧骨折并存,可见不同时期的修复过程,证明损伤重复进行的特征。常见于肱骨、胫骨和股骨,在骨干和干骺端连接处更为多见。
鉴别诊断根据儿童骨折的特点,做出正确诊断是非常重要的。任何诊断错误将导致治疗不当,会产生严重不良后果。
(1)注意了明显的X线表现,忽略细微的骨折或脱位如在X线片上只看到尺骨骨折,而遗漏了桡骨小头脱位,骨折愈合后才发现为孟氏骨折,为时已晚。
(2)软骨膜环损伤和无移位的骨骺分离容易漏诊这种损伤在常规的X线片上,不显示任何阳性征,而生长板部位的触痛是惟一的诊断依据,必要时可结合CT或MRI协助诊断。可按Salter-HarrisⅠ型骨骺损伤进行外固定和临床严密观察。
(3)弯曲型和竹节型骨折易被遗漏这两型骨折骨膜完整,畸形轻微,肿胀不明显,多发生于婴幼儿。如患儿有疼痛、不敢活动患肢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应拍照该部位的标准X线片,仔细检查,必要时拍照对侧相同部位的X线片比较,尤其在近关节处骨皮质是否光滑连续,是否有微小突出褶皱,都不应错过。
(4)正确判断骨骺损伤要记住各年龄儿童,各部位骨骺出现和闭合时间。如肱骨远端骨骺分离,在10个月内的婴儿,X线表现为肘关节脱位,在6~7岁前只见肱骨小头和尺桡骨一起移位,因肱桡关节始终维持正常关系,可与肱骨小头骨骺分离相鉴别,当11~12岁以后,则显示肱骨小头和滑车骨骺与尺桡骨一起移位。
(5)正确区分骨骺线和骨折线儿童骨骺板是软骨成分,在普通X线片上不显影,如投照位置稍有偏移,则可以见到两条线。鉴别要点是两骺板线在内外骨皮质处是相连的,并且光滑,不像骨折那样呈锯齿状。同时临床无明显症状,无肿胀和疼痛。
(6)注意病史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如桡骨小头半脱位多在5岁前因牵拉手腕所致,肘部骨折多有跌倒等外伤史,并非单纯牵拉;疑为陈旧性孟氏骨折应与先天性桡骨头脱位鉴别等,详细询问病史有助于鉴别甚至可作出诊断。
(7)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骨折复位、固定或牵引后,患儿疼痛减轻,一般不再哭闹。若患儿哭闹不安,极不合作,绝不能认定患儿“娇惯任性”而不做认真检查处理。应认真检查有无血管神经压迫或早期的肌间隔综合征,特别要注意石膏或绷带的压迫,要紧急处理,彻底松解,切不可等闲视之。
(8)拍照对侧相同部位的X线片是明智的选择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如果诊断有困难,可拍照对侧相同部位、同一投照角度的X线片作为对照,对于鉴别诊断很有帮助。
检查经CT、X线片检查结果确诊。
治疗原则(1)肱骨外科颈骨折
给予过顶复位,并运用超肩夹板进行固定,适当放置纸压垫,稳定骨折部位后,运用三角巾于胸前悬吊;
(2)肱骨踝上骨折
运用尺骨鹰嘴和尺偏畸形矫正进行前后移位,将骨折部位复位后,运用小夹板进行外固定治疗;
(3)孟氏骨折
先对桡骨头进行牵引和复位,完成复位后,拇指将桡骨头推向北侧尺侧并复位,然后用3块小夹板进行固定,固定背侧时应该超过肘部位,同时前臂旋后位,运用三角巾于胸前悬吊;
(4)巴尔通骨折、科雷氏骨折以及尺桡骨远端双骨折
对骨折部位进行牵引,指压稳定骨折部位,运用小夹板进行固定,以骨折类型为基本依据,手掌选择合适的掌尺屈曲或背侧屈曲固定;
(5)股骨干骨折
运用皮牵引后,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并进行持续性牵引治疗;
(6)胫骨骨折
进行跟骨或者踝牵引后,运用5块小夹板进行固定治疗。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陈崇伟 - 副主任医师 -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