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前已贫血的女性怀孕,称为妊娠合并贫血,妊娠合并贫血以缺铁性贫血最为常见。国内外多数研究表明,妊娠合并贫血多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为主,可占到妊娠合并贫血的39.2%~75.0%。
病因及常见疾病:(一)发病机制:
1.妊娠期铁的需要量增加。
2.妇女体内储备铁不足。
3.食物中铁的摄入不够。
4.妊娠前及妊娠后的疾病,如慢性感染、寄生虫病、肝肾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前产后出血等,均可使铁的贮存、利用和代谢发生障碍,铁的需求或丢失过多,还可影响红细胞的生成过程或贫血的治疗效果。
(二)合并症:
1.贫血严重时:
可合并重度妊娠水肿、活动后心跳气短,甚至可发生贫血性心脏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
2.感染:
产程中严格无菌操作,产后给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
3.产程异常:
严密监护产程,防止产程延长,阴道助产以缩短第二产程。
4.产后出血:
临产后备血,酌情给维生素K1、卡巴克络、维生素C等。在当胎儿前肩娩出后,肌注或静注宫缩剂(缩宫素或麦角新碱)。或当胎儿娩出后阴道或肛塞卡前列甲酯栓,以防产后出血。出血多时应及时输血。
5.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胎儿生长受限及死胎:
重度缺铁性贫血的孕妇可对胎儿的铁供应造成潜在的影响,并且因早产及妊娠并发症发生率高,围生儿死亡率较高。
鉴别诊断:轻者皮肤黏膜略苍白,无明显症状。重者面色黄白,全身倦怠、乏力、头晕、耳鸣、眼花,活动时心慌、气急、易晕厥,伴有低蛋白血症、水肿、严重者合并腹腔积液。
1.隐性缺铁铁贮存降低,但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血清铁蛋白均在正常范围内,临床无贫血表现。
2.早期缺铁性贫血缺铁继续发展,导致红细胞生成量减少,但每个红细胞内仍有足量的血红蛋白,即“正红细胞性贫血”,临床上可有轻度贫血的症状如皮肤、黏膜稍苍白,疲倦、乏力、脱发,指甲异常,舌炎等。
3.重度缺铁性贫血缺铁加重,骨髓幼红细胞可利用的铁完全缺乏,骨髓造血发生明显障碍,红细胞数量进一步下降,每个红细胞不能获得足够的铁以合成血红蛋白,导致低色素小红细胞数量增多,即“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水肿、乏力、头晕、耳鸣、心慌气短、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典型症状,甚或伴有腹腔积液。
检查:(一)外周血:
是小细胞低血色素贫血,Hb降低较红细胞减少更明显。红细胞平均容积(MC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