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肿瘤

科技工作者之家  |   2020-11-17 17:37

肠道肿瘤是临床常见的一大类疾病,一般分为上皮性肿瘤、间叶性肿瘤、淋巴瘤和转移瘤4大类,而上皮性肿瘤又分为癌前病变、各型肠癌和神经内分泌肿瘤3种类型。

患者临床常表现为贫血、消瘦、大便次数增多,变形,并有粘液血便。有时出现腹部肿块和肠梗阻症状。好发部位以直肠为主,乙状结肠为次,其他部位较少。

直肠肿瘤1.直肠息肉:直肠息肉是指直肠黏膜表面隆起样病变,可单发亦可多发,内镜下应描述其部位、大小、形态、表面的形状(色泽、光滑、粗糙、糜烂、溃疡、出血等)、是否带蒂及数量等。超声内镜下表现为病变位于肠壁的第一、二层,为向腔内突起的结节,呈圆形、卵圆形或乳头状,相对强回声;黏膜下层连续、完整,不论是否有蒂,息肉的基底部不侵犯肠壁的第三层,此为鉴别恶性肿瘤的依据。由于直肠息肉有癌变可能,一旦发现息肉即应行活检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2.直肠癌:其好发于40岁以上男性,病变多在直肠下2/3部位。腺管占95%,包括管状、腺泡状或乳头状结构,分泌黏液。血便是直肠癌的主要症状之一,伴有排便习惯的改变、腹泻、黏液血便,常误认为是肠炎、肛裂或痔。直肠癌肉眼形态可分为四类:①溃疡型:多见,肠壁呈环状或半环状增厚,底部浸润肠壁较深,表面凹凸不平,基底部几乎与突入腔内的肿块等宽,肠壁层次消失,周边呈碟状增厚,边缘隆起向外翻,肿块可突破肠壁全层与周围组织粘连、浸润。②菜花型:菜花型也称团块型,肿块呈圆形或半圆形向肠腔内突出,似息肉或呈腺瘤状,表面光滑或有绒毛状小分支。基底部宽,累及黏膜下层以下,浸润能力较小,与周围分界线较清,肿瘤直径2~4cm,局部肠壁僵硬。③狭窄型:肿块浸润肠壁使肠腔狭窄、肠壁增厚呈狭窄型或膨胀型变硬,腔内表面凹凸不平,肠内容物通过时受阻,甚至逆流,肠外形可膨大,向周围组织浸润,此型分化常较差。④弥漫浸润型:此型少见,浸润肠壁范围广,增厚不明显,黏膜层能保持完整;已浸润的黏膜下层仍能分辨出层次,局部肠壁硬如皮革。病理与低分化腺癌相似,多为黏液腺癌或印戒细胞癌。

分类1.大肠息肉:(1)与癌变无关的非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和炎性息肉。(2)与癌变关系密切的息肉:①乳头状腺瘤;②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瘤,是一种显性遗传病,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瘤变率很高,有重要意义;③腺瘤性息肉。

其中腺瘤性息肉癌变率最低。

2.大肠癌:(1)大肠癌的肉眼类型及组织学类型:

肉眼观分为四型:①隆起型;②溃疡型;③浸润型;④胶样型,此型多见于青年人,预后较差。

镜下可见有:①乳头状腺癌:癌细胞为柱状上皮排列成细乳头状,乳头内间质很少;②管状腺癌:癌细胞排列成腺管状;③粘液腺癌:常有两种类型。一种表现为大片粘液湖形成,其中漂浮小堆癌细胞;另一种表现为囊腺状结构,囊内充满粘液;④印戒细胞癌:肿瘤由弥漫成片的印戒细胞构成,不形成腺管状结构;⑤未分化癌:癌细胞常较小,形态较一致,细胞弥漫成片或不成团,不形成腺样结构;⑥腺鳞癌;⑦鳞状细胞癌:多发生在直肠肛门附近的被覆鳞状上皮,为数较少。

术后护理(1)肠癌术后患者的饮食要多样化,不偏食,不挑食,不要长期食用高脂肪高蛋白的饮食,常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及防癌食品。

(2)手术后的病人,都应在饮食中补足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可选果汁和菜汤饮用。一般认为,每日饮食中维生素C不足100毫克时,应另外用维生素C药片加入其中,以补足到100毫克以上。

(3)手术中的出血和手术刺激肾上腺皮质功能分泌增加,这些因素均可导致机体排钾量增加,血钾和细胞内钾浓度减少,故在手术后病人的饮食中要注意增加含钾多的食品,如肉汁、菜汤、连皮水果等。

(4)手术过程中病人常有不同程度的失血。有些病人虽然用输血的方式给予补充,但输血所补充的血液不如由营养自身产生的血好。所以手术后病人的饮食,应注意增加补血的成分,如含蛋白质和铁质高的食物,如动物肝、瘦肉、禽蛋类、牛奶、鲫鱼、鸭汤、桂圆、银耳、甲鱼等。

(5)术后的病人常常厌油腻的食物。虽然补充脂肪对手术后的病人也很重要,但为了防止破坏病人的胃口,饮食宜清淡少油。选用鲜味浓的小麻油等较好。

(6)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耐寒能力和机体抵抗力。冬虫夏草对术后恢复有较大帮助。研究发现,冬虫夏草所含虫草素能有效吞噬肿瘤细胞,效果是硒的4倍,还能增强红细胞黏附肿瘤细胞的能力,在肿瘤化疗期间以及肿瘤手术后可起到阻止肿瘤复发、转移的作用。病人宜选用天然虫草素含量较高的冬虫夏草,粉碎后服用,每次1.5克,每日2次连续服用一个月大部分患者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7)癌症患者的免疫力低下,白细胞低于正常值是常见的,可以吃一些温补类的肉类,羊肉、狗肉、鹿肉、牛肚、阿胶、鸡肉、鸡蛋、鸽肉、甲鱼等。

(8)少量多餐,细嚼慢咽。要给少纤维无刺激的饮食,以免饮食刺激伤口愈合。吃饭时要保持精神平静和情绪安定。每日6~7餐,干稀分食,在进餐后30分钟再喝饮料或水。

高发人群1.发病年龄,大多数病人在50岁以后发病。

2.家族史:如果某人的一级亲属,比如说父母,得过结直肠肿瘤的,他在一生中患此病危险性比普通人群要高8倍。大约四分之一的新发病人有结直肠肿瘤的家族史。

3.结肠疾病史:某些结肠疾病如克隆氏病或溃疡性结肠炎可能增加结直肠肿瘤的发病机会。他们结肠肿瘤的危险性是常人的30倍。

4.息肉:大部分结直肠肿瘤是从小的癌前病变发展而来,它们被称为息肉。其中绒毛样腺瘤样息肉更容易发展成癌,恶变得机会约为25%;管状腺瘤样息肉恶变率为1~5%。

5.基因特征:一些家族性肿瘤综合症,如遗传性非息肉病结肠肿瘤,可明显增加结直肠肿瘤的发病机会。而且发病时间更为年轻。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王永刚 - 副主任医师 - 山西省人民医院 肛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