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核医学检查

科技工作者之家  |   2020-11-17 17:37

神经系统核医学检查常用的有局部脑血流的断层显像法或非显像测定法,脑平面和断层显像法,以及脑池显像等项目。随着断层显像仪器、技术及放射性药物的发展,近几年在高技术领域发展了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仪(PECT)进行的脑代谢显像及神经受体显像,使得诸如脑的局部葡萄糖代谢、蛋白质代谢、受体密度等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密切相关的课题,可采用核医学的分子生物学显像法进行活人脑的研究,并具有对多种神经、精神疾患进行早期诊断的价值。神经系统核医学检查主要包括脑血流灌注(rCBF)显像、脑代谢显像、中枢神经递质和受体显像、放射性核素脑血管显像以及脑脊液显像。正常值

(1) 局部脑血流断层显像正常所见:正常人大、小脑皮质、基底神经节、丘脑和脑干等灰质结构的血流量高于白质,呈现为放射性浓集区。白质和脑室部位的放射性明显低下。左、右脑组织的放射性分布基本对称。 (2) 脑池显像正常所见:正常人于注药后1h见小脑延髓池像,3-6h后各基底脑池相继显像,呈向上的三叉形,其底部为基底脑池和四叠体池,中央为胼胝体池,两侧为外侧裂池,其间空白区为侧脑室。24h各基底池影消失,放射性向大脑凸面集中,形如伞状,以上影像两侧基本对称。

临床意义异常结果: 一、局部脑血流断层显像 (1) 缺血性脑血管意外的诊断:① 脑梗塞,病变部位的放射性明显低于健侧相应部位,γCBF的阳性率接近100%。在发病2-3天内,病变区尚未形成明显的结构变化,故XCT和MRI常不能显示异常。本法对脑梗塞的早期确诊、病情估计和预后判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②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起病突然,症状消失快,当症状消失后,XCT和MRI的阳性率仅为25%,而γCBF显像可发生50%的TIA患者脑内仍有缺血性改变,及时发现和治疗这种慢性低灌注状态,对预防脑梗塞有重要意义。 (2) 癫痫病灶的诊断:癫痫发作时,病灶部位的γCBF有明显增加,而在发作间期又见减低,阳性率可达60%,远高于XCT(25%)。本法对癫痫病灶的定位诊断有重要价值,可作为手术治疗的依据。 (3) 对脑瘤的诊断价值:本法对脑瘤的诊断阳性率与XCT近似,其独特价值在于:① 可根据脑瘤浓集放射性的多少,即血流量的多少判断脑瘤的恶性程度,除血运丰富的脑膜瘤外,脑瘤的血流量随恶性程度的增高而增高;② 监测脑瘤的复发:脑瘤经手术治疗和放疗后,若γCBF再次提高,提示脑瘤复发;若γCBF减低可能为癜痕形成或坏死。 二、脑显像 (1) 脑瘤的诊断:本法对脑瘤的诊断阳性率接近90%。对位于大脑半球的病变的阳性率可高达95%;对中线、颅底及后颅凹的病变的阳性率较低。本法显像的清晰度不如XCT及MRI,且不能满足手术治疗所需的解剖结构信息的要求,故在拥有XCT和MRI设备的单位已较少应用。 (2) 脑梗塞的诊断:起病1周内,显像图无明显异常,2-8周内阳性率达80%左右,8周之后又渐转为阴性。典型病变的局部放射性浓集区呈楔形,与受损血管的供血区一致,不超越中线。 (3) 硬膜下血肿的诊断:阳性率可达90%,在前位脑影像上,患侧脑外缘呈边界较为分明的月牙形放射性浓集区。 三、脑池显像 (1) 交通性脑积水的诊断:本病的典型影像特征是:①放射性示踪剂进入侧脑室且潴留24h以上;②示踪剂消除缓慢,24-48h大脑凸面仍不显像;但有时只出现上述现象之一。本法是唯一能确诊本病的方法,对指导治疗和观察疗效有重要意义。 (2) 脑脊液漏的诊断和定位:本法可显示出脑脊液漏口及漏管部位的异常放射性浓集影像,有助于确诊耳漏和鼻漏。 (3) 脑脓肿:本法对诊断和随访脑脓肿均较灵敏,若脓肿已形成脓腔则呈现“炸面图”图形。 需要检查的人群:怀疑有缺血性脑血管意外、癫痫、脑瘤、脑梗塞、硬膜下血肿、脑积水、脑脓肿的患者。

注意事项不合宜人群: (1) 脑血流显像:对过氯酸钾、显像剂过敏的患者。 (2) 脑代谢显像:孕妇、情绪不稳定或生持续痉挛者禁用。 (3) 中枢神经递质和受体显像和放射性核素脑血管显像 ① 有严重过敏史者。 ② 对于疑有重度肺血管床受损和严重肺动脉高压的患者。 ③ 肾脏功能严重受损者、严重水肿者。 检查前禁忌: (1) 脑血流显像 ① 检查前24小时要停止服用镇静剂、兴奋剂及其他作用于神经系统的药物,以避免检查时形成假象,影响检查结果的判断。 ② 检查前30min口服高氯酸钾400mg,以封闭脉络丛。 ③ 注射显像剂前10min,要戴上黑色眼罩和耳塞,直至注射后10min方可摘除,显像前一直闭目安静休息。 (2) 脑代谢显像 ① 饮水:注射18F-FDG后30分钟,饮水3-4杯,约每10分钟一杯; ② 显像前应除掉身上所佩戴的金属饰物(如腰带、钥匙、项链、首饰、硬币等); ③ 显像前排尽尿液(注意勿使尿液沾染衣裤或皮肤,以免误诊); ④ 受检者在检查前日晚九点开始禁食、禁酒、禁饮含糖饮料、禁静脉滴注葡萄糖、禁做剧烈或长时间运动。可饮少量清水; ⑤ 检查当日尽量避免与人交谈,不咀嚼口香糖等;避免紧张体位; ⑥ 来PET/CT中心检查时,请携带齐全有关资料(病历、治疗记录、病理结果、影像学检查资料如CT、X线、MRI、DSA、B超、骨显像等)。 (3) 中枢神经递质和受体显像和放射性核素脑血管显像 ① 进行放射性核素脑血管显像检查,必须注射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药物,患者检查前需向首诊医师详细咨询相关情况,并签字确认同意行放射性核素脑血管显像检查。 ② 显像前去除身体上的金属物品以防导致伪影。 ③ 近期使用钡剂者,患者须将钡剂排出后再预约检查。 检查时要求: (1) 脑血流显像 ① 检查必须在饭后3小时内进行,如检查前不能进食者,则要听从医生的安排,口服50克糖粉液或静脉注射50%葡萄糖40毫升,以防因低血糖而影响检查的结果。 ② 检查过程中头部不能移动,以保证图像的真实性。 (2) 脑代谢显像 ① 在注射显像药物前后都须保持安静,并以卧位或半卧位休息,尽量避免走动; ② 检查时需平静呼吸,不宜做深呼吸;部分受检者需要屏气数秒(遵医嘱); ③ 保持体位不动,全身检查时最好双手上举,检查约15-20min;脑部检查不需要双手上举,检查约5-10min。 (3) 中枢神经递质和受体显像和放射性核素脑血管显像; ① 在显像过程中让要放松平躺,不得移动躯体。 ② 应由神经科专科医师实施腰椎穿刺术和小脑延髓穿刺术。

检查过程(1) 脑血流显像 ① 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患者在进行脑血流灌注显像前,口服过氯酸钾400 mg,以阻断脉络丛对高锝酸盐(99mTcO4)的摄取,30 min后经肘静脉注入脑血流灌注显像剂99m锝双半胱乙酯(99mTcECD) 740 925 mBq。注药30 min后开始采集。患者仰卧于断层床上,头部制动。采集矩阵128×128, 放大倍数1.0, 步进采集, 每旋转6°采集1 帧,共采集60帧,每帧25 30 s。原始资料经计算机工作站(XPert) 处理, 重建用Henning 滤波,衰减校正系数为0.11。得到和外眦与外耳孔连线平行的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断层图像。 ② 乙酰唑胺负荷试验。脑SPECT 检查48 h后口服乙酰唑胺(江苏晨牌药业有限公司生产)2 g,2 h后再行SPECT检查。其它步骤同上。 ③ 133Xe脑血流测定及显像。受检者仰卧,将头部置入多探头探测装置的头盔内,吸入133Xe含量为185 MBq/L的133Xe-O2混合气体1 min,接着吸入空气15 min。启动多探头系统记录10 - 15 min,通过计算机处理获得每个探头相应部位的rCBF和脑灰质血流分布图。若行断层显像必须使用高速旋转和高灵敏度的SPECT系统在短时间内完成。 ④ SPECT 图像分析。由2名医生采用目测法进行定性分析,2个以上互相垂直的层面上出现肉眼可辨的放射性分布异常视为病变。采用XPert 工作站计算机专用软件进行定量分析,以小脑局部脑血流(rCBF)为100%,计算各脑区rCBF及右/左侧(R/L) 比值。 (2) 脑代谢显像 ① 脑葡萄糖代谢显像 葡萄糖几乎是脑组织的唯一能源物质。18F-FDG为葡萄糖类似物,具有与葡萄糖相同的细胞转运及已糖激酶磷酸化过程,但转化为18F-FDG-6-P后不再参与葡萄糖的进一步代谢而滞留于脑细胞内。受检者禁食4 h以上,静脉注射18F-FDG 185- 370 MBq后45-60 min进行PET或SPECT/PET脑葡萄糖代谢显像。计算大脑各部位局部脑葡萄糖代谢率(LCMRglu)和全脑葡萄糖代谢率(CMRglu)。 ② 脑氧代谢显像 正常人脑的重量只占全身重量的2%,但其耗氧量占全身的20%,因此脑耗氧量是反映人脑功能代谢的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受检者吸入15O2后即刻进行PET动态显像,可得到脑氧代谢率(CMRO2),结合CBF测定,可计算氧摄取分数(OEF)。 ③ 脑蛋白质代谢显像 利用11C-MET(11C-甲基-L-蛋氨酸)、11C-TYR(11C-酪氨酸)、18F-FET(18F-氟代乙基酪氨酸)和123I-IMT(123I-碘代甲基酪氨酸)等作显像剂可获得反映脑内氨基酸摄取和蛋白质合成功能的影像。 (3) 中枢神经递质和受体显像: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特定配基,鉴于受体-配体特异性结合性能,在活体人脑水平对特定受体结合位点进行精确定位并获得受体的分布、密度与亲和力影像;利用放射性标记的合成神经递质的前体物质尚可观察特定中枢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以及再摄取情况。 (4) 放射性核素脑血管显像: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特定配基,鉴于受体-配体特异性结合性能,在活体人脑水平对特定受体结合位点进行精确定位并获得受体的分布、密度与亲和力影像;利用放射性标记的合成神经递质的前体物质尚可观察特定中枢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以及再摄取情况。

相关疾病神经系统遗传性病,职业枯竭,淀粉样变性周围神经病,多发性神经炎

相关症状绷急疼痛

1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刘卓 - 高级工程师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放射科 放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