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态文明建设

科技工作者之家  |   2020-11-17 17:29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科学配置,节约利用和有效保护水资源以实现水资源的永续利用,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水环境以提升水环境质量,有效保护和系统修复水生态以增强水生态服务功能的一项系统工程。水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最重要、最基础的内容。迫切需要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并将之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领域、重点领域和基础领域。

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1.我国水情决定了水生态文明建设已迫在眉睫

我国水资源及其短缺,水环境严重污染,水生态严重退化。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且时空分布不均,北方和城市缺水尤为严重,随着气候变暖,近年来,我国2/3城市缺水,南方不少地方也呈现干旱严重;非法排放污水现象屡禁不止,水污染严重,1/3以上河流受到污染,水功能区达标率仅为47.4%;部分河流水资源开发超过水资源承载能力,全国地下水超采面积约19万平方千米,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倒灌;湖泊、湿地生态功能严重退化,湖泊富营养化不断加剧。面对极其严峻的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形势,为顺利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2.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

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要求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转变用水方式。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监事,就是要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条件的关系,引导各地在发展过程中主动适应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力,既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合理需求,又满足河湖健康基本要求。

3.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福祉的必然选择

水生态的健康直接影响气候、地理和生活质量。党的十八大对城乡居民喝上干净水,享有优美水环境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提出明确要求。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是提高人民群众福祉的必然要求和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

4.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

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是现代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水生态环境问题,打造和谐优美人居环境,也要求加快输死恒泰文明建设,为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1

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和国家长期执政的重要指导思想写入党章。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在指导思想上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的各方面和水利规划、建设、管理的各环节,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和自然修复为主的方针,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核心,通过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实施水生态综合治理、加强制度建设等措施,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完善水生态保护格局,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2、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

(1)坚持人水和谐,科学发展。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充分发挥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力相协调。

(2)坚持保护为主,防治结合。规范各类涉水生产建设活动,落实各项监管措施,着力实现从事后治理向事前保护转变。在维护河湖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满足居民基本水资源需求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推进生态脆弱河流和地区水生态修复,适度建设水景观。

(3)坚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科学谋划水生态文明建设布局,统筹考虑谁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合理安排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协调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地表水和地下水关系,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4)坚持因地制宜,以点带面。根据各地水资源禀赋、水环境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形成各具特色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选择条件相对成熟、积极性较高的城市或区域,开展试点和创建工作,探索水生态文明建设经验,辐射带动刘玉、区域水生态的改善和提升。

水生态文明建设应注意的问题1、在战略定位上,要体现现代水利发展的时代特色

我国治水思路经历了从主要“为农业服务”向“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面服务”转变,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突出了服务民生、保障生态等内容。水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提现水利发展的时代特色。要站在更高的高度、更宽的视野、更深的层次,明确功能定位,开展顶层设计,循序渐进推动各项工作,稳步实现各项目标。

2、在价值取向上,要形成水生态伦理价值观

水生态伦理价值观是生态伦理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为重、自然恢复为主的指导方针,把握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力相协调的基本原则,努力形成适应节约水资源和保护水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要强化公民生态道德教育,通过水生态文明建设,引导全社会树立节水、爱水、护水的水生态文明理念。

3、在具体目标上,要突出五个重点领域

要按照水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确定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重点突出5个方面,即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有效落实,“三条红线”和“四项制度”全面建立;用水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科学合理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基本形成,防洪保安能力、洪水保障能力、水资源承载能力显著增强;水资源保护与河湖健康保障体系基本建成,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生态脆弱河流和地区水生态得到有效修复;水资源管理与保护体制基本理顺,水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4、在指标制定上,要体现完整性和可操作性

为确保水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实现,需要建立一套明确完整的指标体系。一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可操作、易考核;二要约束性和指导性相结合,既能在宏观上形成良好的调控作用,又带有强制性;三要体现完整性,既要包括水的功能性指标,又要包含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生态指标,既要提出水资源开发利用指标,也要提出谁管理及水文化指标等;四要体现差异性,要充分考虑和分析不同流域、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和水资源、水环境等基本条件。

5、在保障措施上,要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技术支撑体系

在政策制度层面,一要改革干部考评制度,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二要充分考虑区域差异与协调发展、流域生态补偿等影响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政策。三要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在技术支撑层面,一要完善检测体系,加强对江河湖泊自然水文情势、地貌形态、水体物理化学特征、自然生物群落等的监测。二要加强各项指标考核技术支撑,完善信息统计体系。三要加强相关技术研究和技术标准制定,积极研发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6、在推进路线上,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试点示范、全面推进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显著,各流域水资源条件与功能也不尽相同。必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同地区、不同流域在制定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目标、措施和指标时都要充分考虑自身的水资源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要与水资源禀赋、水环境条件想协调,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区域功能定位相衔接,与水生态本底条件相呼应,与水文化特色相融合。要研究探索适合本地区条件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方法和策略,形成各具特色的建设模式。

7、在具体操作上,要特别注意避免的倾向

一是违背客观自然规律,人为导致水生态环境恶化的倾向。水生态文明建设不能急功近利,采取过多的人工干预措施,改变水生态系统的原有属性。而是违背当地资源环境条件,不合理建设水生态景观倾向。二是违背生态理念,过分建闸建坝,过度“硬化、渠化、白化”,破坏水生态的倾向。三是受扭曲的政绩观影响,打着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幌子要项目争投,大搞“形象工程”的倾向。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吴俊文 - 博士 - 厦门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