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约畜牧业又叫密集型畜牧业或工厂化畜牧业, 是指在一定的土地 (草原) 面积上, 集中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 采用新的技术措施, 进行精心饲养的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
特点集约型畜牧业最重要的目标是经济效益, 因此其主要特点是高投入、高产出, 注重的是产品的量。尽管集约型畜牧业也追求优质、低耗, 但其最终目的, 还是为了高产、高收益。因此, 为了高产高效, 集约型畜牧业往往会割裂了动物与植物之间的自然联系, 忽视了动物生长发育的自身需求, 而在生产中大量使用添加剂和兽药, 降低了畜产品的质量, 甚至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另外, 集约化生产追求规模效应, 造成生产集中, 而致使禽畜粪便污染土壤和水源, 造成环境污染。总之, 集约型畜牧业是经济利益的驱动下, 以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的发展方式。在这种驱动机制下, 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等都可能成为其牺牲品。但由于其高效的特点, 集约型畜牧业也可能是畜牧业发展史上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过程。集约型畜牧业本身是社会经济发展、机械化程度提高的、生产效率提高的一个体现, 但当经济发展到另一定阶段, 人们逐渐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并开始注重食品安全时, 单纯的集约型畜牧业也就完成了其历史使命, 开始寻求新的发展方式, 如集约型生态畜牧业, 此时, “集约”只是生产手段, 而不是目的。1
分类谓“集约化经营”,就是一种“高投入、高效益”的经营方式。当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村经济与科技还比较落后,农牧业的集约化主要是劳动的集约化、高产出、高效益”的核心是“高效益”、高产出。也就是说,“以较多的资金、科技或劳动的投入,并获取较高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一种经营方式。“高投入,获取较多的产出。“集约化经营”还可以分为资本密集型和劳动集约化两种。
集约型畜牧业发展与水资源的关系传统畜牧养殖过程中,因为每户都饲养较少数量的牲畜,所以耗水量就相对较少。同时,粪便的排放也不够集中,有时又被当作庄稼肥料,所以畜牧业与种植业形成了循环的生态系统,传统畜牧业对环境的破坏并不突出。
而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集约型畜牧业开始出现和发展。大规模养殖和集约化畜牧业的迅速发展给我国水资源保护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集约型畜牧业与水资源的联系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养殖生产需要以大量的水做基础,牲畜饮水、圈舍冲刷都需要大量的水作为保障,后者对水量的需求更为突出;其二,大量地表和地下水资源被肆意排放的牲畜粪便所污染。
目前,养猪场(肉鸡、肉鸭养殖场)对地表以及地下水污染已经成为我国环境问题的重点,随着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畜牧产品需求的增大,我国畜牧牲畜还会不断的向集约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面对我国越来越短缺的水资源,找出制约节约型畜牧业对水资源污染的原因以及应对措施势在必行。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张磊 - 副教授 - 重庆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