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年——心有大我、至诚报国

科技工作者之家  |   2020-11-17 17:20

迎着飘飞的雪花,他从剑河之畔回到北国春城,只为赴一个与祖国的约定。这个像转子一样超速运转的人,却在58岁的盛年猝然离世。唯留一段传奇,震撼世间心灵。他的回国,加速推动中国深探事业用5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20年的道路!

黄大年——当人们含着热泪传颂这个名字的时候,他已经永远闭上了双眼。有人说他是大地的儿子,因为他一生与地球物探相连。有人说他是璀璨的流星,那燃烧的生命之火,仍在大地深处,散发炽热。

黄大年是国际著名地球物理学家。他放弃英国的高薪待遇,回国担任吉林大学全职教授,成为中国第二批、东北地区第一批“千人计划”入选专家。回国后,他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

“吃东西可以汤汤水水,但做事千万不能汤汤水水,唯有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才能成就最好的结果。”这是黄大年生前常对助手说的一句话。抓住细节,盯住小事,科研进度不允许被随意拖拉。对每一个细节的“锱铢必较”,使得黄大年的研究团队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攀上一个又一个高峰。作为首席科学家,黄大年管理着一个全国性的科研团队。他引入了一套外国大公司所使用的在线管理系统。这套管理系统的核心就是“细节”二字:把科研任务以每周、每日为时间点进行量化细分,根据团队成员的分工、特长等不同特点,把任务层层分解到具体人员、具体岗位。科研任务精确到人、精准落地,以此保证整个团队的高效有序运转。

科研经费的使用是最易出问题的环节,对此黄大年有自己独到的方法。“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项目第九分项经费高达数亿元,很多机构和单位想参与进来。作为第九分项的首席专家,黄大年只唯公不唯私。他放眼全国,寻找最适合的科研单位。不提前通知,他直接飞到相关院所的实验室和车间,摸清对方的资质水平。选到合适的,他直接给对方负责人打电话。就是这样的无私和执着,黄大年择良队而用之,使得他的团队从一开始就有较强的攻坚能力,在短时间内便在科研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一定要出去,出去一定要回来;一定要出息,出息一定要报国。”

黄大年生前所带领的吉林大学科研团队承担主要研发任务的“地壳一号”万米钻机正式宣布完成“首秀”——完钻进深7018米,这是我国继“神舟”上天、“蛟龙”下海之后又迎来历史性突破,创造了亚洲国家大陆科学钻井新纪录,标志着我国成为继俄罗斯和德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实施万米大陆钻探计划专用装备和相关技术的国家。

黄大年曾说:“中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需要有一批‘科研疯子’,这其中能有我,余愿足矣!”

黄大年逝世后,他生前率领的科研团队仍旧刻苦攻坚、宵衣旰食,继续着他未竟的事业。截至目前,深地探测项目顺利完成了验收;深探专著付梓出版;黄大年生前设计的三个项目都成功立项并进入实施阶段。航空梯度重力仪、移动平台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和地球深部探测与中亚造山带东段动力学机制等研究都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不断涌现的科研成果一步步见证着黄大年团队的收获。

黄大年虽已离世,但其精神从未走远。因信仰而执著、因热爱而眷恋的精神火种从未熄灭,一代代胸怀爱国之情、报国之志的科技工作者,宛如座座群峰绵延不绝。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