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提到恐龙,我们总是联想到侏罗纪时代呢?
相信很多人都会承认,侏罗纪公园系列电影功不可没。但我们其实都被这系列电影给“骗”了。
因为实际上,无论是侏罗纪公园,还是侏罗纪世界系列,里面出现的大部分恐龙都是生活在白垩纪的,比如暴龙(Tyrannosaurus rex)、三角龙(Triceratops horridus)等。
图片来自侏罗纪公园I 电影
非鸟恐龙类在地球上生活超过了1.6亿年,跨越了三个地质历史上的“纪”: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它们最繁盛的时段应该在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而大众最为熟悉的恐龙大多来自晚白垩世。有趣的是,除去一些晚侏罗世的庞然大物,大部分侏罗纪的恐龙都不为大众所知。
而整个侏罗纪公园系列,其实就是一个打着侏罗纪旗号的“大约在白垩纪公园”。
差不多是白垩纪公园了(图片来自爱好者的同人创作)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要从两个纪的名字说起。
1.侏罗纪的名字起源
侏罗纪(Jurassic) 这个名字来源于法国与瑞士交界的一座风景秀丽的山脉——侏罗山(Jura Mountains)。侏罗山是阿尔卑斯山脉一支,除了是欧洲著名的滑雪、温泉度假胜地之外,也是近现代地质学起源时期重要的“野外实验室”。在构造地质学中,有著名的“侏罗山构造”,也称“侏罗山褶皱”。而在地层古生物学方面,侏罗山主要由下侏罗统、中侏罗统和上侏罗统三套连续的海相碳酸盐沉积构成,产出了大量的海洋生物化石,是欧洲地层古生物学的天然教学场所。
侏罗山鸟瞰(图片来源:昵图网)
2.白垩纪的名字起源
白垩纪(Cretaceous),中生代最后一个纪,也是显生宙最长的一个纪。白垩纪的名字来源于拉丁语,Creta,是指一种常见的沉积矿物,白垩。白垩实际上是一种由海洋浮游生物形成的钙质的超微体化石组成一类沉积岩。这种岩石往往呈现白色,质地松软,分布非常广泛。由于欧洲在中生代整体呈现一个多岛洋的状态(类似现今的东南亚),因此这种一般由浅海沉积的白垩在欧洲分布非常普遍。现代地层学出现之后,这套经常出现在侏罗系之上的广布白垩的岩层,就被称为白垩系,对应的时间,也就是白垩纪。
白垩沉积构成的海岸(图片来源:全景网)
可是,“白垩”虽然构成了很多风光奇秀的海岸断崖,在日常生活中却实在是一些不起眼的东西。欧洲人用白垩制作粉笔,粉刷墙面,质量极高的白垩,会被用在西方绘画中作为珍贵的颜料,比如“西班牙白”。白垩这个名字在国内用的不是很多,但是近些年来经常出现在一些国外的流行文化作品当中。
在柯南道尔的著名推理小说《五个橘核》(出自《福尔摩斯探案集》的《冒险史系列》)这个故事当中,福尔摩斯通过观察委托人鞋尖沾染的白垩,精准的猜出了委托人是从伦敦西南而来。后续的影视作品当中,也有很多对这个细节的致敬。比如在英剧《神探夏洛克》中,华生第一次在实验室见到“卷·福尔摩斯”的时候,福尔摩斯就在显微镜下研究白垩。
神探夏洛克第一季第一集剧照
**白垩纪和侏罗纪的名字翻译得也很有趣。**我国地质学发展早期,借鉴学习了很多日本科学家对术语的翻译。各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名字,因此受到了日式翻译的影响。本文涉及侏罗纪和白垩纪恰好代表了两种翻译方法(我们在这里不讨论是日本人翻译的还是中国人翻译的,因为翻译结果都是一样的,汉字)。可能中国人大部分感觉白垩纪名字有点神秘,听起来像音译,实际上是意译的;相反侏罗纪是音译的,山的名字就是如此发音。
对于欧美文化圈来说,作为地质史两个比较靠近的时代,都是恐龙时代的一部分。一个以欧洲人都熟悉的高山命名,一个以英国人糊墙的粉刷材料命名。选一个做科幻小说标题,哪一个更吸引眼球就很清楚了吧?花好几亿拍个电影,屏幕上名字叫“白垩纪公园”。嗯,这电影看着就pm2.5超标!
其实这种事情国内也有啊,比如如果一帮地质狗要带你去志留系坟头组去挖化石,这事儿是不是听起来就浑身难受。
坟头组名产 王冠虫化石 照片来自化石网
这么说来,《昆仑纪世界》的确比《立邦漆公园》听上去强多了。
据传说,这是侏罗纪世界系列电影宇宙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