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小麦飘香“一带一路”

科技工作者之家  |   2020-11-17 16:51

我以前种本地小麦,去年种了中国杂交小麦之后,产量是之前的一倍多,收入也增加了一倍多。”尽管2017年巴基斯坦的天气依然炎热少雨,但白沙瓦瑞吉村农民弗里杜拉却因为试种中国杂交小麦而得到了一个好收成,“我非常开心,因为可以把孩子们送到学校读书了。我会建议亲戚朋友也来种植中国杂交小麦。”

弗里杜拉试种的杂交小麦正是出自中化集团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推广良种合作的重要内容——北京二系杂交小麦项目。自2011年起,中化集团下属中种公司在巴基斯坦、孟加拉、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开展杂交小麦示范推广,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相关单位的高度认可,打造了中国现代农业高技术成果“走出去”又一精品和名片,为保障区域粮食安全、促进合作共赢作出了积极贡献。

领先国际,高端技术成果服务“一带一路”

作为世界上唯一尚未开发杂种优势的主要粮食作物,小麦产量提高的首选途径是杂交小麦。2011年,中种公司和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共同投资设立中种杂交小麦种业(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种杂交小麦公司”),致力于加快杂交小麦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并成功实现杂交小麦产业化。随着二系杂交小麦走向大面积生产,中国已然成为全球二系杂交小麦研发的核心基地,在国际杂交小麦领域处于上游顶端位置,具备了高端引领和技术辐射的优势。

小麦不仅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物,也是“一带一路”国家最主要的口粮作物之一。“据统计,仅在中亚、南亚等‘一带一路’国家的小麦面积就超过4亿亩,这也超过国内小麦面积,但是这些国家单产水平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以巴基斯坦为例,小麦种植面积约为1.4亿亩,但是单产水平尚不足200公斤/亩……其对小麦生产提升的需要是非常迫切的。”中种杂交小麦公司科研部经理张胜全博士介绍。

正是出于对提升小麦产量的迫切愿望,2011年,中巴政府将杂交小麦列为政府间科技合作协议范畴。2012年起,中种杂交小麦公司、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始与巴基斯坦佳德农业公司(GuardAgri.)、白沙瓦农业大学合作,在巴基斯坦开展二系杂交小麦合作试验示范工作。2013年,在巴基斯坦政府的要求下,中种杂交小麦公司加强了中国杂交小麦在巴基斯坦推广应用,并在2014年世界种子大会期间,与佳德农业公司签订了为期十年的商业合作协议,率先在巴进行市场开发。

“全世界都在研究杂交小麦,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一样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北京杂交小麦是世界杂交小麦技术的一个先锋,通过这个技术,可以轻松大量生产杂交小麦的种子,又不需要太多劳动力进行辅助。这个技术不同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技术,这是一套中国自己的技术体系。”中巴杂交小麦项目负责人之一、白沙瓦农业大学农学系教授穆罕默德·阿里夫这样评价。

落地开花,二系杂交小麦走红巴基斯坦

相比传统品种,杂交小麦具有高产、抗逆、用种量少等特点,是中低产田致富好帮手,其适应性非常广。但是,“由于当地天气特点和种植制度的差异,杂交小麦刚刚进入巴基斯坦时也出现了一些不适应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中化集团和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专门成立了以赵昌平研究员为首的育种团队,建立了与巴基斯坦气候相似的云南元谋杂交小麦育种基地,专门面向巴基斯坦进行定向选育。同时我们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与巴基斯坦国家农业委员会、巴基斯坦费萨拉巴德农业大学开展紧密合作,引进一批当地小麦种质资源,以加快适宜当地的强优势杂交小麦品种创制。”中种杂交小麦公司总经理陈兆波说。

为了让二系杂交小麦尽快落地开花,让巴基斯坦人民尽快受益,中种杂交小麦公司派遣专业技术人员和产品推广人员赴巴开展技术合作近150人次,走访城市超过20个,累计行驶里程超过1万公里。在技术合作上采取手把手教、点对点学的方式,在产品推广上采取“带着企业干、种给农民看”的方式,并在优势区域同步开展“FieldDay(田间日)”推介活动。“这1万多公里的行驶轨迹,正是对中国杂交小麦人不辞辛苦、扎根巴基斯坦的最好诠释。”佳德农业总经理里兹万称赞自己的合作伙伴道。

经过前期120余份杂交组合、230多个种植点的试验示范,中国二系杂交小麦表现突出,较巴基斯坦当地品种平均增产24.4%。2017-2018年度试验数据更为可喜,白沙瓦农业大学穆罕默德·阿里夫表示,北方麦区增产幅度达到50.1%;而佳德农业公司提供的中部麦区数据则表明,杂交小麦组合增产比例达到70%,增产幅度达到45%以上。

穆罕默德·阿里夫认为,杂交水稻对巴基斯坦的意义不仅在于增产。他表示,种了杂交小麦之后可以轻松实现每公顷6000公斤左右的产量,是本地小麦产量的两倍以上。这就意味着,如果巴基斯坦全国小麦的目标产值不变,可以节约出大量土地种植其他农产品,如油料作物等,就可以把原本用于进口油料作物的资金花在其他资源项目上。

麦穗飘香,“一带一路”农业合作行稳致远

过硬的增产数据,使得巴基斯坦农业科技界对中国杂交小麦技术高度认同,将杂交小麦视为未来巴基斯坦小麦生产水平提升的重要选择,并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给予积极响应和全力参与。

白沙瓦农业大学先后组织两次国际会议进行中国杂交小麦研讨,建立了专门试验室和专业团队参与合作,并就建设中巴杂交小麦联合研发中心达成一致意见,希望引入并实现中国杂交小麦技术在巴基斯坦本土化,打造中国杂交小麦走向“一带一路”国家的科技桥头堡。

除了巴基斯坦之外,2015年以来,中化集团还在孟加拉国开展杂交水稻技术的推广和市场开发。2016年10月,中孟两国政府正式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表示将以农业等领域为重点打造中孟大项目合作新布局。同月,中种公司启动建设了第一个海外研发中心——孟加拉作物适应性研发中心,充分发挥在杂交水稻上的技术优势,研制适合当地种植条件和消费习惯的水稻品种,帮助孟加拉国解决目前农业发展遇到的挑战。

在技术层面,中种杂交小麦公司立足“一带一路”国际种业合作实际,在产业化关键技术创新上打出一套组合拳。例如,通过完善机械化制种技术等进一步降低了杂交小麦种子生产成本,依据当地耕作制度、生产方式,探索了适宜当地应用的杂交小麦配套种植技术等。

“北京杂交小麦已经在巴基斯坦奠定了很好的产业化基础,也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下一步,我们将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发挥央企对外合作的优势,以加快杂交小麦在巴基斯坦率先实现产业化为突破,在南亚、东南亚、非洲、欧洲建立杂交小麦新品种培育和示范基地,构建亚非欧杂交小麦示范网络。”中化集团农业事业部副总裁、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宋维波说。

一颗良种,凝聚了中国农人的心血和智慧,带着真诚的友谊和对幸福的期盼,种在了异国他乡的土壤里。经历阳光雨露,这颗种子最终长成了一片麦穗金黄,风里飘香。如同中化集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亲诚合作,用原创优势技术,打造出了杂交小麦科技合作、共建美好生活的“命运共同体”。

巴基斯坦技术人员对中国杂交小麦的表现表示称赞

作者:吕珂昕

  • 谢明华
    0
    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