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永远年轻

科技工作者之家  |   2020-11-17 15:54

有人说,深圳的发展史

也是一部摩天大楼的成长史

几十年来

深圳的高度,一直在不停地刷新

而其中,“地王大厦”在相当长的时间

都占据了“第一高楼”的位置

曾经

深圳流行这样一句话:

“80年代看国贸,90年代看地王”

“地王大厦”

见证了深圳日新月异的发展历程

也是许多深圳人和游客必去的打卡景点

深圳“地王大厦”

全称是信兴广场深圳地王商业中心

位于深圳的繁华地段

1992年,深圳市政府在全国率先组织

土地使用权的国际招标

向国内外企业公开拍卖

最终,以1.4亿多美元成交

一举成为当时深圳的地价之王

“地王”由此得名

△建设中的地王大厦

“地王大厦”的施工,是出了名的高标准一改之前习以为常的“吃住在工地”
明确要求工地现场不准住人并配备大量人员打扫每天,工地都干干净净的

此外,工地设立了安全部各施工队、组还有兼职安全员“地王大厦”379天的主体施工中
未发生一起伤亡事故如今早已被习以为常的安全准则在当时却是首次出现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地王大厦”创造了新的“深圳速度”

背后浸透着建设者们的辛勤汗水2000多名工人,全员上阵,三班倒工人们住在离项目稍远的莲塘山上24小时车辆不停接送工人食堂也24小时供应饭菜

△建设中的地王大厦正是凭着建设者们的拼劲儿加上工程应用了钢结构等一系列新技术“地王大厦”施工速度突飞猛进最快时达到了两天半一层楼提前60天完成了主体施工
时任“地王大厦”工程测量负责人的陆建新说在我看来,建筑是个伟大的行业,我国建筑业从蹒跚学步到在世界各地盖高楼,从超高层建筑零起步到千米级建造技术领先国际,我很荣幸成为其中一员,见证了改革开放的“深圳速度”。如果人生能够重来,我仍会毫不犹豫地踏上来深圳的火车。这也许是无数建设者们的心声

38年中,陆建新从测量员成长为中国钢结构领域的顶级专家上世纪80年代,160米的国贸大厦上世纪90年代,384米的“地王大厦”2000年后,442米的京基100中心600米的平安国际金融中心……陆建新所攀登的一个个深圳地标建筑也是这里在40年中不断前进的缩影

1982年18岁的陆建新来到深圳作为测量员参与到深圳国贸大厦的建造中53层的深圳国贸大厦高160米是中国建成最早的综合性超高层楼宇这里,是陆建新超高层建筑事业的起点也是“深圳速度”的起点

1984年中国第一栋采用钢结构的超高层大厦165米高的深圳发展中心在深圳开建施工测量是超高层钢结构建筑安全稳定的基础环节落标企业曾放言“第二座比萨斜塔即将出现”陆建新带着年轻的团队反复测量力求保证垂直度当1989年,深圳发展中心竣工时整体垂直偏差为3厘米远低于5厘米的行业控制标准

1994年机会和挑战再一次出现当时的亚洲第一高楼“地王大厦”开始动工陆建新担任项目测量负责人

受到香港工程师的启发陆建新开始选择在悬空钢梁上行走进行测量在施工现场,钢梁只有20厘米左右需要两只脚交替行走

陆建新回忆,在这样高度紧张的状态下
走在钢梁上,每只脚趾都抠在鞋底好像希望双脚能吸在钢梁上一样两年之后383.95米的深圳“地王大厦”竣工根据验收结果大楼整体垂直偏差只有2.5厘米而当时美国同类高度的超高层建筑所允许的偏差是7.5厘米

作为“地标性建筑”的筹建者陆建新参与了深圳“成长”的每个时期他与他所建设的每一幢高楼都是深圳40年巨变的见证

深圳特区成立之前这里只有两条小巷和一条200米长的小街1980年8月26日深圳正式成为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几十年的建设中一座座摩天大楼巍然耸起一条条繁华的街道经纬交织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拔地而起

△20世纪80年代深南路

△1990年,深圳市福田区深南大道皇岗立交桥。

△今日深圳深南大道

△1990年福田区

△今日福田区今日的深圳拥有全球最大的通信设备制造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企市值居全球保险集团第一的险企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几十年来
无数深圳特区的建设者从五湖四海来到这里推动深圳从一座边陲农业县迅速崛起为国际化超大型城市

△黄田村(深圳机场旧址)

△原深圳宝安机场航站楼

△深圳新机场T3航站楼

深圳的文化是鲜活而滚烫的

是由一代代的“深漂”亲手打磨而成的

是由40年风云激荡、短暂

而足够精彩的历史构成的

他们创造着“深圳速度”
也拥抱着“深圳温度”

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充满着韧劲与执着创造出了一个惊艳的深圳每个人,都不自觉的打上了这座城市的烙印
充满着澎湃的激情和活力深圳,永远年轻

深圳.png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ID:cctvnewscenter)综合、长图来源人民网

监制/徐冰 主编/马文佳编导/王艳歌编辑/徐昳晨©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