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2电还原反应中,催化剂的结构演变

中国科学杂志社  |   2020-11-02 15:02

来源:中国科学杂志社

华东理工大学李春忠教授团队借助多尺度的原位表征技术,系统揭示了CO2电催化加氢形成甲酸过程中,催化剂的结构演变过程、真实活性相及其催化机理。

“可再生能源发电 → CO2电催化还原 → 合成化学品或燃料”是一条备受关注的绿色途径,这其中,设计高性能电催化剂是关键,也是难点。电催化剂设计的困难之处在于,在真实反应中,大多数催化剂都会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经历结构的动态演变,真实的催化活性相与初始设计和制备的催化剂结构并不一致。而对于催化剂结构的这一演变过程,我们还没有清晰完整的认识。

针对这一挑战,华东理工大学李春忠教授团队通过多尺度的原位结构鉴定,发现在CO2电还原条件下,制备的CeO2/BiOCl预催化剂逐渐演化为具有丰富Ce3+物种的CeOx/Bi界面结构,后者作为真正的催化活性相,其在一个宽电位窗口下24小时内产甲酸的法拉第效率接近90%。

wt_a12302201104155341_52b780.jpg

预催化剂CeO2/BiOCl原位再生为CeOx/Bi

作者利用环氧丙烷辅助水解方法制备了具有丰富界面的CeO2/BiOCl预催化剂,并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多尺度原位表征,揭示了其在CO2电还原过程中演变为CeOx/Bi界面结构的过程:

用原位XRD测试确定了晶体结构的演变:随着电位的增加,BiOCl相逐渐变成Bi的金属相。

用原位拉曼光谱识别了动态几何结构的变化:随着外加电位的增加,BiOCl的拉曼峰演变为金属Bi的峰,与此同时CeOx/Bi界面在整个电化学测试中持续存在。

用原位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谱测试,进一步获得了电子性质的信息:在CO2电还原窗口下,Bi L3-edge与Bi金属一致,表明没有正价Bi的存在;Ce L3-edge XANES表明Ce物种几乎完全呈现出Ce3+。

这些原位表征结果都表明,在实际CO2电还原条件下,制备的CeO2/BiOCl预催化剂结构再生为富含Ce3+的CeOx/Bi界面结构。

wt_a12302201104155341_569520.jpg

原位拉曼光谱跟踪催化剂的结构演变

接下来,作者在H型电解池中探究了催化剂的CO2电还原性能。结果显示,CeOx/Bi的电流密度和甲酸盐的法拉第效率均优于Bi和CeO2,且在24小时的稳定性测试中,其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几乎没有衰减。作者又利用D2O取代H2O来制备电解液,结果发现D2O的参与促进了甲酸盐的法拉第效率,通过产物计算分析,证实了CO2和H2O共电解形成甲酸盐。

wt_a42312020104155341_5a8dee.jpg

二氧化碳电催化加氢制甲酸的性能

这项工作系统揭示了真实服役条件下催化剂的结构演化和活性来源,为今后异相催化剂的催化机制研究和结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相关工作以“Tracking structural evolution: operando regenerative CeOx/Bi interface structure for high-performance CO2 electroreduction”为题在线发表在《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上,华东理工大学李春忠教授、江宏亮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华东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庞瑞超、青年教师田鹏飞为共同第一作者。

来源:scichina1950 中国科学杂志社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MzQ5MzQyNA==&mid=2656807224&idx=2&sn=f4c0985132cb1a4c638f6a0ed994fbc1&chksm=84a137e7b3d6bef106bc2fe56a04a6b95894d7dfbce1b71434763adc78087217aaa03248c272#rd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