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Nature自然科研
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是导致疟疾的主要寄生虫,通过改变自己的基因表达,这种疟原虫能在旱季少量存留于人类血液中,但又不会导致疾病。这项发表在《自然-医学》上的研究Increased circulation time of Plasmodium falciparum underlies persistent asymptomatic infection in the dry season解释了恶性疟原虫如何残留在人体内,同时不造成可见症状,等到蚊子种群在雨季卷土重来时,帮助疟疾再度蔓延。
疟疾是非洲的主要致死疾病,在2018年夺去了40万人的生命,绝大多数都是不到5岁的儿童。大部分病例集中在雨季,此时传播恶性疟原虫的蚊子会大量繁殖;不过,无症状感染者其实一年四季都会出现。这种疟原虫常驻人类宿主的能力,让它们可以安然度过雨季之间长达数月的旱期。然而,研究人员一直不太理解为何这种疟原虫可以寄居在人类宿主中,却又不导致可见的症状。
2017年至2018年期间,德国柏林马克斯·普朗克感染生物学研究所的Silvia Portugal和同事追踪了年龄从3个月到45岁不等的600名马里居民。他们发现,这些人群体内的恶性疟原虫在旱季快结束时的基因转录模式很特别。这种模式与受感染红细胞的血管黏附度下降有关,这有利于脾将受到感染的血细胞清除到较低水平。
作者在结论中表示,这些特征帮助在人体内维持了较低水平的恶性疟原虫储存库,这个储存库可以不被免疫系统发现和清除,在之后的雨季继续启动疟疾的传播循环。仍需开展进一步研究阐明环境变化会如何影响恶性疟疾虫的转录模式,已知这种模式能让恶性疟原虫在特定环境下生存。
疟原虫在旱季时的存留
©Nature
Nat Med | doi: 10.1038/s41591-020-1084-0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论文原文:
Increased circulation time of Plasmodium falciparum underlies persistent asymptomatic infection in the dry season
相关文章
能同时对抗HPV和疟疾的疫苗是否可行?| 《科学报告》
如何用杀虫剂之外的方法阻止蚊子传播疟疾?| Nature论文
版权声明:
本文由施普林格·自然上海办公室负责翻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邮件China@nature.com。未经授权的翻译是侵权行为,版权方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 2020 Springer Nature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来源:Nature-Research Nature自然科研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wNTAyMDY0MQ==&mid=2652582861&idx=4&sn=e7111eb021cd7ea4b74c4a98613673f7&chksm=80cc9d43b7bb14552d88121a5b60fcec5d28a6a9c83aac1193b3050313f20e69dd84fb04b3a7&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