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循环杂志
二甲双胍的多效性很有口碑,那么二甲双胍在心肌缺血再灌注中是如何减轻心肌损伤的?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余鹏、杨柳等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可通过激活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抑制心肌内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体活化,减轻离体大鼠心肌缺氧再灌注损伤。
这项研究共将64只健康雄性SD大鼠的心脏在 Langendoff 灌注装置上建立离体心肌缺氧再灌注模型。随机等分为4组:
持续灌注组、缺氧再灌注组、二甲双胍后处理组、二甲双胍后处理+AMPK抑制剂组。
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后处理组较缺氧再灌注组大鼠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心肌梗死面积减小、LDH和CK-MB含量下降,结果证实二甲双胍可有效降低心肌离体缺氧再灌注损伤。
此外,再给予AMPK抑制剂后,相比缺氧再灌注组,二甲双胍后处理+AMPK抑制剂组大鼠心脏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显著恶化,心肌梗死面积增大,心肌组织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升高。
进一步利用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细胞,结果显示二甲双胍后处理降低了心肌炎症细胞及纤维细胞浸润数量,减轻心肌细胞水肿及间质充血程度。
MASON 染色结果提示心肌缺氧再灌注损伤导致心肌组织间质胶原沉积明显增多,二甲双胍后处理可显著减少心肌组织胶原沉积。
TUNEL染色结果缺氧再灌注组组心肌凋亡率明显升高,二甲双胍后处理可显著降低心肌凋亡率,再次验证了二甲双胍对心肌缺氧再灌注组损伤的保护作用。
这提示二甲双胍减少缺氧再灌注损伤所致组织坏死及心肌细胞凋亡,而该保护作用可被AMPK抑制剂所消除。
研究者介绍,已有大量研究证实,炎症反应能够加重心肌缺血再灌注或缺氧复氧损伤的组织坏死及凋亡,NLRP3炎症体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而该研究发现,二甲双胍激活AMPK抑制NLRP3表达并显著减少活化caspase-1和IL-1β水平,最终抑制NLRP3介导的心肌细胞炎症损伤。
研究者表示,激活AMPK及其调控的 NRPL3 炎症体活化可能为临床防治缺血性心脏病提供潜在的治疗靶点,并为二甲双胍心肌保护的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来源:zhongguoxunhuanzazhi 中国循环杂志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NDM4NzkyMA==&mid=2651234943&idx=6&sn=f25361ce917486f91cd01f8e21ccf915&chksm=8415f340b3627a5635fcbe7cb031655f9a3c17ca8c512b2db928e8c92a434e7935b4bd288144&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