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今日新材料
石墨烯纳米带(GNR)是准一维石墨烯条带,作为一类新型的半导体材料,已在电子器件和光电器件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近日,浙江大学陈宗平研究组和德国马普所的Akimitsu Narita和Klaus Müllen等总结了在超高真空(UHV)和化学气相沉积(CVD)条件下通过表面合成反应制备GNRs领域的最新进展。CVD方案更简易可行和低成本,从而允许GNRs的规模化生产并将其高效的集成到器件上。在这个工作中,作者首先综述了有关利用UHV和CVD的表面辅助合成GNRs的最新报道。然后全面介绍了利用表面合成的GNRs在应用上的新发展,主要面向FET器件应用方向。最后,作者就自下而上合成GNRs未来所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提出了深刻的观点。
GNR的合成与表征
a,b)从伞状单体8a到全锯齿GNR和从单体8b到改性GNR 1的合成路线
c)手性(4,1)-GNR的合成路线
d)类石墨烯状纳米带的合成策略
e)基于并四苯形成纳米带的反应方案
f)基于并四苯单体合成GNR纳米带的示意图
g)两条聚薁链的横向融合呈富含非六元环的纳米带(包括5-6-7元和4-5-7元环)
h)典型5-6-7 GNR的AFM图像
i)用CO功能化尖端拍摄的ZGNR的nc-AFM图像
j)在0.3 V的样品偏置下获取的填充边缘状态的差分电导图,以及在4Å的尖端采样距离处基于DFT的局部态密度(DOS),显示了边缘能态的空间分布
k)手性(4,1)-GNR的STM图像
l)用CO功能化尖端获取类石墨烯纳米带的nc-AFM图,可以清晰看到四元环和八元环
拓扑结构GNR的合成与表征
a,b)GNR 5的表面合成路线和典型nc-AFM图像
c)7-AGNR主链扩展GNR 6及其与7-AGNR的异质结的表面合成路线
d)7-AGNR/GNR 6异质结的等高nc-AFM图像
e)在+0.15,+0.25和+0.7 V时dI/dV分布图
f)为(d)中的实验结构计算的VB顶部,E = 0 eV和CB底部的电荷密度图
g)7/9-AGNR异质结的合成路线
h)7/9-AGNR异质结的键分辨STM图像,显示异质结界面的精确键结构
GNR在器件上的应用
a)由GNR通道和多层外延石墨烯电极组成的光电晶体管器件的示意图
b)在不同入射功率下单色光(λ= 550 nm)下器件的光响应性
c)器件的时间分辨光电流
d)归一化器件的光响应度与入射光波长λ的关系
e)短通道器件的示意图,该器件由两个石墨烯电极(由一个或多个AGNR桥接)组成
f)(e)中设备的SEM图像和AFM形貌图像
g)在相应间隔内测量到的源漏电流ISD的5-AGNR器件数量的直方图
h)针对使用UHV和CVD方法生长的9-AGNR器件测量的输出电流分布
i)三种AGNR的输出电流平均值和标准偏差
文献链接:
Graphene Nanoribbons: On-Surface Synthesis and Integration into Electronic Devices,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001893
来源:gh_d06fa4463e84 今日新材料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kwMTEzMjE5OQ==&mid=2247484330&idx=1&sn=4e53a3214c0a87b64bb06a951fcef4c0&chksm=c0b83962f7cfb07443f84603b39f847e2ebdcaef88ec4ee3a16db2fea9207982da5460895d8e&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