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海洋湖沼学会
近日,《海洋科学前沿》(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 JCR 1区)在线发表了中科院海洋所海洋生物分类与系统演化实验室的最新成果。科研人员采用经典分类学与分子系统学方法相结合,对采自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与卡罗琳洋脊交联区4座海山的紫柳珊瑚科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并描述三个新物种:海洋所紫柳珊瑚VictorgorgiaiocasicaLi, Zhan & Xu, 2020、簇生紫柳珊瑚Victorgorgiafasciculata Li, Zhan & Xu, 2020和扇形紫柳珊瑚VictorgorgiaflabellataLi, Zhan & Xu, 2020。
此前,为庆祝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简称海洋所)建所70周年,海洋所分类学者将5个深海新物种以海洋所命名。其中,海洋所紫柳珊瑚VictorgorgiaiocasicaLi, Zhan & Xu, 2020是首个发表的新物种,也是迄今首个以海洋所命名的大型生物新物种。该新种名称由海洋所英文缩写iocas加拉丁文后缀–ica(意为属于)构成。海洋所紫柳珊瑚于2019年发现于西太平洋卡罗琳海山1549米水深,高约33厘米,呈扇状,亮紫色,寓意“紫气东来”。
紫柳珊瑚隶属珊瑚虫纲、八放珊瑚亚纲、软珊瑚目、紫柳珊瑚科,全部生活于深海,常被蔓蛇尾附生,与红珊瑚、拟柳珊瑚等同为海山等深海硬底生境的建群生物,为众多无脊椎动物和鱼类提供栖居场所。国际上对紫柳珊瑚的分类研究非常匮乏,之前仅报道紫柳珊瑚属1属6种,除1种分布于大西洋外,其余全部发现于太平洋。该研究将该属的已知种类增至9种。
该研究对紫柳珊瑚的各分类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珊瑚虫的骨片特征是对该类物种界定的最可靠分类性状,而常用于区分八放珊瑚物种的mtMutS和COI基因序列因过于保守而难以区分其相近种。该研究所涉4个物种分别采自4座相邻的海山,不同海山无共有种,提示海山间的生物连通性很低。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2017FY1008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30533、31970489)和“科学号”高端用户项目的支持。海洋生物分类与系统演化实验室李阳副研究员为论文第一作者,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海洋底栖生物学分会理事长徐奎栋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
论文标题:
Morphology and molecular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deep-sea purple gorgonians (Octocorallia: Victorgorgiidae) from seamounts in the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with description of three new species。
论文链接: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ars.2020.00701/full 。
海洋所紫柳珊瑚的外部形态
海洋所紫柳珊瑚的骨片特征
新闻来源: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来源:CSOL1950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5MzQ3ODA3OA==&mid=2247489799&idx=3&sn=39a2a13f1e24ac944fee639904f8f805&chksm=ec70d2d6db075bc0dc6571cef181db39fe952d4ef949cc02777f3b962c661dbb038fad26f43e&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