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普庆阳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日前召开的科学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意义深远。
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国科协关于开辟科学家精神宣传阵地要求,9月19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科学家手模墙”在中国科技馆揭幕,袁隆平、孙家栋、屠呦呦、黄旭华等21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科学家手模面向公众开放。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为中国科技馆授予中国科协“科学家精神培育基地”牌匾。
据悉,作为首批中国科协“科学家精神培育基地”,中国科技馆将以展览展品、教育活动、科普影视、体系建设等4方面内容建设为依托,充分发挥科技文化传播阵地作用,持续推出以弘扬科学家精神为主题的常设、短期展览,联合全国科技馆继续开展“百馆千场万人科学家精神宣讲”系列活动,持续开发宣传科学家精神为主的科普影视资源,通过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农村中学科技馆和中国数字科技馆等多渠道、多平台持续开展科学家精神宣传工作,为探索推动全国科技馆开辟科学家精神宣传阵地积累经验。
“不断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营造尊重科学、尊崇科学家精神的氛围是科普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中国科协科普部副部长廖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力宣传和弘扬科学家精神,树立科技界广泛认可、共同遵循的价值理念,不断培育青少年尊崇和追求科学家精神,对于加快形成促进科技事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谈及下一步工作,廖红表示,要坚持依托以科技馆为主的科普基础设施平台,整合现有相关展览展品资源,开发一批高质量反映科学家精神的展项,深入挖掘和突出反映其中所蕴含的精神内涵,不断拓展功能和内容、创新传播教育方式,推动建设一批科学家精神培育基地,真正让科学家精神走进头脑、埋进心田,引领更多青少年投身科技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使他们更多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
作为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科技馆,30多年来,中国科技馆始终坚持“体验科学、启迪创新”的理念,在激发公众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方面不断探索创新。
“我们通过科学性、知识性、互动性相结合的展览展品和参与、体验、探究式的科学教育活动,构建了 ‘馆、校、师、生、课’五位一体的科技馆科学教育框架,开发了一系列引导青少年开展科学实验、科学探究的教育资源,为培养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不断做出贡献。”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中国科技馆馆长殷皓介绍说。
近年来,中国科技馆以“见物见人见事见精神”为原则,充分发挥科技文化传播阵地作用,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先后推出了“光辉典范 永耀苍穹——朱光亚生平事迹展”“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50周年科学家精神展等主题展览;成立了“中国科学家精神”志愿服务宣讲团,联合全国科技馆开展了“百馆千场万人科学家精神宣讲”系列活动;采集了袁隆平、屠呦呦等19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科学家手模。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共同打造了立体化的科学家精神传播矩阵,促进了青少年以科学家为偶像、以成为科学家为骄傲。
中国科协调研宣传部副部长宋玉荣表示,下一步,中国科协将联合有关部委共同推动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认证。研究制定科学规范的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入选标准、管理制度、工作规范,依托已有的科学家博物馆、重大科技工程纪念馆,遴选一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试点。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大科技工程等场馆设施开辟专门区域,对相关科学家、工程师和创新团队的感人事迹和奋斗历程进行展览展示,将符合条件的逐步纳入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让广大公众特别是青少年能够近距离、经常性接受科学家精神熏陶,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和培育科学氛围,厚植科学家精神生长的沃土。
文/科协改革进行时 编辑整理
来源:qykepu 科普庆阳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2MTEwNTYyOA==&mid=2247494932&idx=1&sn=4293a73f75b2c1dd679010c43fa9eec7&chksm=fc7f72a7cb08fbb16e8b7ac06f75982f534f8311a8e4dce93efc14531d36fdb753d51e1ad6e1&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