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农科学家用基因手段让“镉”离籼米

科技工作者之家  |   2019-10-09 16:06

由于土壤污染和酸化,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稻米镉含量超标问题较为严重。镉对人体的毒性较大,且在人体内滞留时间长,会对肾脏和骨骼造成伤害。因此防止“镉从口入”十分重要。

而稻米是我国人口镉摄入的最主要来源,因此降低稻米镉含量对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在南方,水稻品种多数为籼稻。与粳稻相比,籼稻稻米镉含量普遍较高,因此,亟需研发降低籼稻镉积累的方法。

南京农业大学赵方杰团队与日本冈山大学马建锋教授合作,将水稻本身拥有的OsHMA3基因在我国南方主栽籼稻品种中嘉早17过量表达,在温室盆栽条件下,将未转基因的野生型和转基因株系种植在两份采自湖南的镉污染水稻土,野生型稻米镉含量超过国家食品安全标准(0.2 mg/kg) 3 - 10倍,而转基因株系稻米镉含量降低94 –98%,低于国家标准5–10倍,并且对农艺性状和必需微量元素含量无显著影响。这样条件下种植出的稻米,不仅能显著降低镉含量,在营养方面和普通稻米几乎没有差别。OsHMA3基因编码一种转运蛋白,能够把镉运到细胞液泡中“隔离”起来,从而阻止镉向水稻的地上部分和稻米中转移。

该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EnvironmentalInternational(doi.org/10.1016/j.envint.2019.03.004),硕士研究生鲁晨妮为第一作者,赵方杰为通讯作者,日本冈山大学马建锋教授为合作者。

文章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60412018332197?via%3Dihub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