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iNature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常见的败血症相关器官损伤,并导致相当高的死亡率,据报道ARDS会导致34%至45%的死亡率。先前的研究发现维生素C可以减轻全身性炎症,脓毒症引起的凝血病,并减轻了血管损伤。但是,一直缺乏随机对照试验,来证明这些结果。
2019年10月1日,美国弗吉尼亚里士满联邦大学Alpha A. Fowler III等人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JAMA 在线发表题为"Effect of Vitamin C Infusion on Organ Failure and Biomarkers of Inflammation and Vascular Injury in Patients With Sepsis and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输注96小时的维生素C不能显著改善器官功能障碍评分或改变炎症和血管损伤的标志物。这与先前的研究相互矛盾,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评估维生素C在败血症和ARDS中其他结局中的潜在作用。
Emily B. Brant等人在JAMA 在线发表题为"Is High-Dose Vitamin C Beneficial for Patients With Sepsis?"的点评文章,该文章系统介绍了研究成果,该文章指出有必要在更大的试验中进行进一步评估。如果进行这样的研究,考虑到脓毒症的潜在异质性,重新考虑最佳剂量和时机。迄今为止,寻找有效的败血症治疗方法已被证明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几个世纪以来,坏血病是海军的噩梦。然而,在1747年,可以说是第一次临床试验,詹姆斯·林德(James Lind)将患坏血病的水手分配治疗,并指出接受柑橘类水果作为抗坏血酸(维生素C)的人是唯一康复的人。数十年过去了,英国海军开始在所有航程中例行装载新鲜柑橘。
如今,坏血病已经很少见并且容易治疗。然而,尚不清楚维生素C在临床表现中的作用。尽管未经证实,但民间传说认为,橙汁和柠檬可加快流感和普通感冒的恢复速度,这显然是由于免疫系统的增强。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莱纳斯·鲍林(Linus Pauling)声称,维生素C在包括终末期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中均具有有益的作用。最近,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开始倡导维生素C作为多种危重疾病(尤其是败血症)的治疗方法。
虽然维生素C在败血症和败血性休克患者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然而,尚无一项严格的临床试验显示败血症和败血症相关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降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常见的败血症相关器官损伤,并导致相当高的死亡率,据报道ARDS会导致34%至45%的死亡率。尽管在理解导致ARDS的机制方面取得了进展,但是缓解疾病的策略仍未改善结果。先前的研究发现维生素C可以减轻全身性炎症,脓毒症引起的凝血病,并减轻了血管损伤。但是,一直缺乏随机对照试验,来证明这些结果。
在该研究中(CITRIS-ALI试验),探讨静脉输注维生素C对败血症和ARDS患者器官衰竭评分以及炎症和血管损伤的生物学指标的影响。CITRIS-ALI试验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试验,在美国7个医疗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招募了败血症和ARDS的患者(被诊断出来少于24小时)(N = 167),该研究于2014年9月至2017年11月进行,最终随访于2018年1月。
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每6小时静脉注射维生素C(50 mg / kg维生素C在5%葡萄糖溶液中,n = 84)或安慰剂(仅5%葡萄糖溶液中,n = 83)在96小时内静脉输注。主要结果是器官衰竭评估评分(范围为0-20,评分越高表示功能障碍越多,评估的器官衰竭从基线到96小时的变化),以及血浆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在0、48、96和168小时测得的水平)和血管损伤(血栓调节蛋白水平)。
该研究发现,在167名随机分组的患者中(平均年龄是54.8岁;90名男性),其中103名(62%)完成了研究直至第60天。维生素C和安慰剂组之间从基线到96小时的器官功能衰竭评估得分变化的主要终点无显著差异:(维生素C组从9.8降低到6.8 [变化3分],安慰剂组从10.3降低到6.8 [变化3.5分]。C反应蛋白水平(54.1 vs 46.1μg/ mL)和血栓调节素水平(14.5 vs 13.8 ng / mL)。
在这项对败血症和ARDS患者的初步研究中,与安慰剂相比,输注96小时的维生素C不能显著改善器官功能障碍评分或改变炎症和血管损伤的标志物。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评估维生素C在败血症和ARDS中其他结局中的潜在作用。
参考消息: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fullarticle/2752063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article-abstract/2752042
来源:Plant_ihuman iNature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3MTE3MjUyOA==&mid=2247504731&idx=4&sn=f9574affdff65698a2f8fc8f7f6c99f4&chksm=fce6a084cb912992ca181c05a2efa5775094e6709c3faf25b4189fc60624e310c6e04bf32ac6&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