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3名审稿人被盯上!Elsevier彻查“强迫引用”黑幕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  |   2019-09-20 04:09

来源:中国腐蚀与防护网

全球最大学术出版商爱思唯尔(Elsevier)正在调查数百名同行评审员,怀疑他们故意操纵同行评审过程以提高他们自己的引文数量,并发现433名学者存在“强迫引用”的明显证据。


近日,据Nature报道,学术出版巨头爱思唯尔(Elsevier)正在对数百名论文审稿人展开调查,怀疑他们故意操纵同行评审过程,即审稿人要求论文作者引用自己署名的论文,以换取更积极的评审意见。



爱思唯尔(Elsevier)是全球最大的学术出版商,旗下学术期刊有2500多种,每年出版超过43万篇论文,着名期刊包括《柳叶刀》、《细胞》等。他们正在对数百名研究人员展开调查,怀疑这些研究人员故意操纵同行评审过程,以增加他们自己的被引数量。


更具体地说,他们调查同行评审人员是否存在“强迫引用”(coercive citation)现象,即鼓励受评审论文的作者引用审稿人自己的研究成果,以换取更积极的评审意见。


这项调查涉及近55000名学者,最终,分析专家发现其中433名学者(占被调查审稿人的0.79%)存在“强迫引用”的明显证据,即他们所进行的所有评审中,有50%以上的评审意见要求作者引用他们自己的论文,从而提升自己的被引数。


爱思唯尔的调查还发现,其中一些审稿人在自己撰写的研究论文中似乎存在其他有问题的行为。爱思唯尔的分析师说,他们“发现了同行评审操纵的明显证据”,以及学者们不止一次发表相同的研究。这次调查将导致其中一些研究论文被撤稿。


不过,爱思唯尔表示,没有必要撤回任何被发现受到强迫引用影响的研究论文,因为作者不对这个问题负责,而且引用受操纵不会影响研究本身。


1


尽管学界对强迫引用行为早有耳闻,但此前较少有人对此进行系统的调查评估。并且,由于专家只能评审自己研究方向相关的论文,有一定数量的论文本来就会引用审稿人的研究,这个事实也对调查造成了困难。


最近,爱思唯尔的两名数据分析专家 Jeroen Baas 和 Catriona Fennell 进行了一项分析,以量化评估这一现象的规模,探讨相应的约束标准。


他们分析了约 55 万名学者在三年中为爱思唯尔期刊进行的同行评审活动,发现对于 98.5% 的审稿人,他们评审的论文中只有不到 10% 引用了自己的研究;而有不到 1% 的审稿人(433 人)评审的论文中每一篇都引用了自己的研究。


在这项分析中,50%的阈值被设置为可疑,也就是说,如果审稿人进行的所有评审中,有50%或以上的审稿意见要求作者引用审稿人自己的论文,那么该审稿人就会被认为可疑。


分析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通过三个衡量指标,组合其异常值,得到一组1734名审稿人,用于第二阶段的分析。


●第二阶段进一步分析,剔除原始论文(原稿)已包含对审稿人的引用的论文,即非审稿人强迫的引用。


2


Bass 和 Fennell 在文章中指出了部分原因。


首先,从期刊编辑角度而言,评论中的引文推荐通常以特定的样式和格式呈现,这降低了编辑发现错误推荐的可能性。


例如:在审稿人的报告中经常提到参考文献,其中省略了参考文献的作者姓名,从而掩盖了所有被推荐的论文都是由审稿人撰写的这一事实。


如果编辑系统中有可能开发出相应的功能,如评审报告要求加上大量参考文献或有审稿人署名的论文,系统就发出警告信息,以帮助编辑注意可疑的引文建议类型。


其次,从作者的角度来看,通常审稿人的身份对作者是保密的,而即使他们怀疑被要求添加的引文与审稿人自己的论文有关,但作者也无法确定这一猜想。


为了论文顺利发表,即使作者发现引文建议是错误的或与他们的论文无关,他们也可能会决定添加。鉴于审稿人可能要求作者进行更具挑战性的修改(例如要求进行额外的实验),作者可能认为添加有问题的引用只是一个小小的让步。


在本次调查中,某审稿人提交了120份评审报告,其中包括要求在每个报告中添加多个不相关的引文,只有四个作者在修改论文时拒绝添加引文。


3


审稿人强迫作者引用自己的论文已成学术圈不成文的规则,这种做法尽管众所周知的,但其严重程度尚不清楚,在此之前也没有被详细调查过。由于审稿人和作者通常在同一个研究领域,所以在引用方面可能会有一些重叠。


实际上,强迫引用现象实际已存在多年,早在2012年Nature的报道中就指出,有五分之一的科研人员迫于压力,被要求引用多余的参考文献以保证自己的文章顺利发表。而从作者角度来看,为了让论文顺利发表,许多作者不得不选择妥协。


除了审稿人的强迫引用,期刊编辑也会操纵引用。为了让期刊有更高的影响因子,从而带动期刊的曝光度,有些期刊编辑会要求新投稿的作者在论文中进行不适当的引用。


同行评审制度一直以来饱受诟病,比如评审偏见、抄袭、造假等等,知名的斯普林格撤稿造假论文107篇,创下了国际正规学术期刊单次撤稿数量之最。而这次事件再一次让论文审稿中的乱象暴露在公众的视野下。


可以说,这些学术圈审稿的种种乱象,从科研作者、期刊编辑、审稿人再到出版发行机构,都存在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究竟采取怎样的监管措施?加强审核把关,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才是接下来应该关注的重点。


爱思唯尔目前正在考虑的一个方案是撤回研究中的部分参考文献,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做法。另外,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发布更正。这需要更多人的努力,来寻找最好的解决方法。

来源:学术桥综合整理


RECOMMEND

推荐阅读

火热报名中,腐蚀界年终盛典欢迎您!

●2020年世界大学排名出炉,中国包揽亚洲前两名、共125所高校上榜(附榜单)

最新 ESI 学术排名,中国高校百强出炉!

2019年度材料领域新科杰青汇总

“双一流”中期评估专家组:支持北科大争取进入国家一流大学建设行列!




中国腐蚀与防护网是国家级的腐蚀与防护专业网站,由国家材料环境腐蚀平台主办,向用户提供公益性的专业数据,定制化的技术服务,知识化的科普资源,以及全方位的行业资讯。


ID:ecorr-ecorr

长按上方二维码识别关注

北京丰盈环蚀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丰盈环蚀技术有限公司拥有丰富的腐蚀与防护技术经验,融入当今先进的科技知识,致力于推进中国腐蚀与防护事业的发展。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宣扬防腐理念、开发材料腐蚀数据、举办学术交流会议、研发先进设备、为提供企业技术咨询服务、为企业提供广告服务等。

中国腐蚀与防护网在线商务合作请联系:

王女士  010-62313558-806或13693251529(微信同号)

韩女士  010-62316606-808或18801341247(微信同号)

来源:ecorr-ecorr 中国腐蚀与防护网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TU4Nzg3NA==&mid=2653474707&idx=3&sn=de9f5b9ad3b01146dd6f4a5762965b23&chksm=bd6f24de8a18adc8a3ddeb1b8e92572e4791b2ef89a62646b340c6ebd8d9aad5d89f9726f697&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