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运动酷爽。晨曦时独自一人在城市公园里慢跑,羽乒球馆里和三两好友共同切磋技艺,夜幕降临后小区大妈的广场舞已闪亮登场,周末带上孩子去山野之处攀登寻乐……生活水平的提高带动着老百姓追求更高的生活获得感,这样的大趋势推动着体育健身日益成为老百姓的标配。今年8月8日,是第11个“全民健身日”。此时,共话全民健身给生活带来的美好变化,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自然十分应景。
“与其畏老愁多病,花点时间给健康”。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是事关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动力输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作为国家发展基本方略中的重要内容。为完善国民健康政策的顶层设计,只有依靠人民广泛参与,才能取得显著成绩。此时,在中华大地上自觉形成的全民健身热潮,正是以同心同向的方式,达成了同频共振的生动局面。
“健康中国”有纲要,“全民健身”有计划。健康与健身虽有一字之差,但两者更多的内在联系,客观而言还是一种递进逻辑。近年来,“运动是良医”的观念逐渐成为普遍共识,健身的综合价值和多元功能通过实际尝试之后,越发获得了人民群众的认同。省去医药开支、提高生命质量、拥有更多自信、获得更良好的人际关系……全民健身带来立竿见影的健康利好,让人在“花钱去医院”和“主动去锻炼”之间没有太多的选择犹豫。而这种观念和时尚的形成,也是时代发展的红利派放。
“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风雨兼程是状态”。这话是体育健身过程中的写实,也是全民健身工作中的映照。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到2020年,我国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35亿。简单数字背后,却是一个覆盖全国的庞大系统工程。“健身去哪儿”的问题还亟需解决、体育健身的服务短板也要补上、对身体科学管理的知识普及还不够……全民健身的初心,是让人民群众广泛参与体育健身并乐在其中。更多人参与是基本要求,但更高诉求,是对健身质量的保证。它在“知”与“行”之间,需要通过资源调配和细致工作来完成,继而搭建从“健身”通往“健康”的桥梁。
全民健身,让每个人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从降脂瘦身到淬炼意志再到陶冶情操,阳光、快乐、时尚的体育健身活动,可以承载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几乎所有期许,俨然成为一种“刚需”。现在,体育产业正在成为国民消费新风口,简政放权让民间赛事和活动风起云涌,很多城市的市民运动会已被誉为“家门口的奥运”,运动达人在朋友圈里能收获更多点赞……全民健身给这个时代增添了一抹跃动之美,人们早已“乐不思宅”。有了这份健康输出,我们也将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的道路上走得更坚定、更自信。
来源:中国网
作者:谢伟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