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的发祥地(四)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  |   2019-07-19 12:10

来源:中国空间科学学会CSSR

作者介绍:崔吉俊,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原主任,工程硕士,高级工程师,少将军衔。长期从事航天发射试验工作,参与组织指挥了从“神舟一号”至“神州十号”等重大航天发射和导弹武器试验任务。

  

  

载人航天工程历经20余载的辛勤耕耘,迎来收获的季节。工程为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推动科技进步,提升大国地位,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批国际宇航界公认的技术难题的突破,形成我国在该领域的核心竞争力。飞船研制技术、高可靠性运载火箭技术、轨道控制技术、出舱活动技术等,经过多年攻关,我们已经突破,已经掌握。在突破关键技术之外,载人航天工程还有力推动了能源、信息、控制等领域的发展,带动了电子、材料、制造、化工、冶金、纺织等多个行业的工艺创新和产业升级,产生了巨大的拉动和辐射效应,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我国研制的1100多种新材料中,大约80%是在空间技术的牵引下完成的;航天科技中的液气分离、食品脱水、卫星通信等成果,都成功应用到人们的生活中;通过太空搭载的390个农作物品系,育成并通过国家或者省级鉴定的新品种达到70多个,许多通过航天育种培育的农产品早已捧上千家万户的餐桌。


(中国航天事业的新征程

 

一个具有管理创新的航天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为大型系统工程管理注入新的理念。工程实施中,我们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高效的组织机构,采用总指挥和总设计师分别负责的行政和技术两条线组织指挥模式,形成了具有科学预见的规划和计划管理体系,能够对工程实施有效的综合管理,保障了工程研制的进度和质量。

一批年轻航天科技骨干队伍的快速成长,奠定了中国进军世界航天高端领域的人才基石。20年,一支以中青年科技人员为主的科研、生产、试验和管理队伍已然形成。飞船、火箭系统中35岁以下的科研人员占80%。发射中心博士、硕士为主体的科研团队已在发射任务中担当重要角色。任务中历练成长起来的新一代航天人,正在成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坚强脊梁和高科技发展的开路先锋,作为载人航天工程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将为我国航天事业持续发展积蓄着强大的后劲。

一套全新的载人航天工程标准和规范的建立,为航天科技后续发展积累了宝贵财富。载人航天全新的、开创性的工作,更高的质量要求,更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使之全面更新和提高了原有的标准和规范,适用于载人航天产品研制和发射的崭新的标准体系,是载人航天工程的重要成果,也是对航天事业发展的重要贡献。

在20余年的不懈奋斗中,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不仅创造了非凡的业绩,而且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打造了独具特色的航天文化。这种文化归结起来就是:热爱祖国,为国争光;攻坚克难,锐意创新;安全至上,可靠第一;同舟共济,团结协作;艰苦奋斗,默默奉献。

作为载人航天工程之一的发射场系统,20余年奋力拼搏,更是硕果累累。

发射中心始终把热爱祖国、献身事业的精神追求融入到每一次载人航天发射任务中,使之成为发射战士首要的精神力量。发射官兵继承和发扬了可贵的东风精神,为事业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奋力拼搏、挑战极限,将个人利益、进退走留完全服从于载人航天发射事业,为此不惜奉献青春年华和毕生精力。爱国主义成为航天发射战士宝贵的精神财富,铸就了一代又一代东风人的魂。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充满朝气的新一代测试发射科技官兵   图源:中国新闻社)

 

发射中心创新并逐渐完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最新载人航天发射技术。这些技术主要包括:“三垂一远”的测试发射工艺流程和控制模式、火箭推进剂多储箱并行加注技术、航天员应急救生地面控制技术、科学高效的计划控制技术、智能化指挥监控技术、发射首区测控通信支持技术、测发-测控一体化仿真训练技术、飞行控制中心与发射场测试发射指挥监控系统一体化技术、测控设备远程操控技术、试验安全和可靠性技术以及试验装备维护保养和延寿技术等。载人航天发射技术在工程实践中不断改进,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使之整体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实现了发射技术的重大跨越。先进的发射技术凝聚着发射战士攻坚克难、锲而不舍的攻关精神,凝聚着发射场无数心血和智慧。

发射中心创新并丰富了载人航天发射质量文化。全体参试人员始终把“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科研试验十六字方针作为基本准则,把“成功是硬道理”、“载人航天、人命关天”、“成功不等于成熟、一次成功不等于次次成功”、“成功是差一点点的失败、失败是差一点点的成功”、“过程完美、结果圆满”等质量警句升华为发射任务的质量控制原则,以对载人航天事业和航天员生命安全极端负责的精神,严格管控,规范管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追求极致,确保万无一失,确保每次任务的圆满。


精益求精的新时代中国航天人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射中心创新并升华了团结协作文化。工程各系统千军万马汇聚于发射场,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会战局面。发射场保质量、保进度,与各系统目标一致,决心一致,步调一致;群策群力,服从大局,保全大局;在困难面前不推诿扯皮,在风险面前相互提醒;真正做到一条心、一股劲、一盘棋,大兵团作战,同舟共济,团结协作,形成了完成任务的强大合力。值得一提的是,在发射中心内部,更是二线为一线、二线保一线,紧密配合,全力保障中心任务,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敬的先进人物与事迹。

发射中心在工程中不断践行创新文化,形成浓厚的创新氛围。依靠信息技术创新,初步建成智能化的发射场设施设备、自动化的火箭和航天器测试发射系统、一体化的测试发射和测量控制指挥网络、数字化的装备和勤务保障系统。创新能力的提升,衍生出一大批理论创新和科技创新的高等级成果;形成一支具有科研攻关能力、在学术上有较高造诣、在同行中居领先地位的研究队伍,一支精通管理、熟悉业务、善于组织协调的指挥队伍,一支又红又专、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熟练操作、具有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测试发射与测量控制操作队伍,一支熟练各项技术勤务保障的士官队伍。

发射中心参试官兵始终秉持艰苦奋斗、默默奉献的思想品格,不计个人得失,不求名利地位,为载人航天事业奉献青春年华,奉献聪明才智,有的甚至献出宝贵生命。肩负“强国梦”、“强军梦”之责,肩负民族复兴重任,许多人放弃外单位的高薪聘请,告别繁华的都市,放弃家人团聚,战斗在荒凉艰苦的戈壁大漠;许多人在任务期间推迟婚期,父母病故不能回家料理,妻子分娩不能在身边照顾,只为了心中对载人航天发射的那份挚爱,那份景仰,他们用青春、热血、忠诚和生命,铸就了通向太空的成功之路。


(中国航天人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弱水潺潺,戈壁苍茫,大洋汹涌,草原茵茵;在城市,在边疆,在厂房,在发射场,到处都留下航天人奋斗的足迹。我们仿佛听到,一阵阵惊天动地的脚步声;我们仿佛看到,一张张花靥般绽放的笑脸。他们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仿佛都流进民族的血液,幻化成民族复兴金灿灿的册页,成为激励人们奋进与拼搏的正能量。

借助潮涌海啸般的欢呼,借助鲜花和掌声,借助笑容和泪水,大漠写下了连战连捷、十全十美的壮丽史诗。

十战十捷不是终结,而是新的起点。







来源:gh_40c9ebaca480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CSSR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yNzM4OTAyMQ==&mid=2247484227&idx=1&sn=127e5c0208ef238ab30833e243105626&chksm=e860b871df1731672d6b3159586d3599cda53488fff5b948a991c16f10cd138eb5b077be9124&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