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研发的候选新药马来酸蒿乙醚胺,是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左建平课题组和李英课题组共同研发的,是具有更强免疫抑制活性的水溶性青蒿素衍生物,已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批件。近期,通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伦理审查,该药II期临床试验已在该院风湿免疫科开展。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最复杂、最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发病机制不清和疾病的异质性,使得治疗药物的研发成为国际药学界公认的最具挑战性的研究领域之一。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全球患病率约为0.12~0.39%,而在我国患者人数就近百万。60年来只有贝利单抗一款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药物经美国FDA批准上市,但该药费用昂贵需注射使用,且只对部分患者有效。
马来酸蒿乙醚胺是通过对天然产物青蒿素进行结构优化获得,是服用方便的新型小分子药物,避免了单抗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据悉,II期临床试验将在被确诊为轻中度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中开展。
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候选新药进入II期临床研究
内容来源:中国科学院
来源:中国科学院
原文链接:http://www.cas.cn/syky/201907/t20190703_4698132.s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