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地理学会
根据中国地理学会工作安排,定于2019年7月17-19日在山西忻州召开“2019年中国地理学会(华北地区)学术年会”。诚挚邀请华北地区及全国各地(含港澳台地区)的地理学者、地理教育工作者,汇聚五台山下、雁门关前,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为引领,以“地理空间·人地和谐·绿色发展”为主题,以服务“区域协调、生态优化、绿色发展”为目标,交流地理学新思想、探讨地理学新方法、分享地理学新成果、展望地理学新进展。
会议组织
主办单位
中国地理学会
承办单位
忻州师范学院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中共宁武县委
宁武县人民政府
中国地理学会华北地区代表处
协办单位
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太原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
山西财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北京地理学会
天津市地理学会
河北省地理学会
山东省地理学会
内蒙古地理学会
会议议题
“天人合一”思想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绿色发展与地理学
生态环境优化与自然地理学
区域协同发展与人文地理学
大数据应用与GIS、遥感技术
全域旅游发展与经济转型
乡村振兴与城乡统筹发展
山西与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
地理学视阈下的京津冀水源地治理
地理学视阈下的五台山人类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
地理学视阈下的芦芽山自然与文化价值评估
地理科普教育与国民素养
基础教育改革与高师地理教师教育创新
高考改革与中学地理教育核心素养培养
研究生论坛
特邀大会报告人
宋长青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执行部长、教授。长期致力于地理学研究范式、地理学区域综合研究方法等方面研究。现兼任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政治地理与地缘关系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孢粉学会、青藏高原研究会、中国土壤学会常务理事等。
贺灿飞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院长、博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长期致力于经济地理学与城市、区域发展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政协北京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现兼任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地理科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副会长等。
王乃昂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冰川与沙漠研究中心主任。长期致力于气候环境变化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政协甘肃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现兼任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常务理事、甘肃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沙漠分会副主任等。
刘耕年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地貌学与第四纪环境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兼任中国地理学会山地分会副主任、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地貌演变与环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地质学会第四纪地质与冰川分会理事等。
柴宝峰 山西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土高原生态修复山西省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致力于微生物生态学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政协山西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山西大学生态学一级学科带头人,“三晋英才”,现兼任中国原生动物学会理事。
王 民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地理教学法、地理课程标准以及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与实践等方面教学和科研工作。现兼任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地理奥林匹克竞赛工作组组长,国际地理联合会(IGU)地理教育委员会执行委员。
韦志榕 人民教育出版社原总编辑、编审,主持人教社编辑科研工作。长期从事基础教育地理和社会学科的课程和教材的研究、编写和出版工作。2017年被国务院聘为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曾任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高振奋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地理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长期从事初高中地理教学与研究。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市地理学科带头人,现兼任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副秘书长等。
李兆江 天津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南开大学滨海学院特聘教授。长期致力于地质学、自然地理学、文化地理学、乡土地理学以及宝玉石鉴定、玉器鉴赏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现兼任天津市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等。
杨振京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微体古生物与古生态学科研创新团队首席研究员。长期致力于孢粉生态学领域的科研工作。河北省应对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现兼任中国孢粉学会理事、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生态系统演变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河北省地理学会常务理事等。
上官铁梁 山西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长期致力于环境生物学、生态学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现兼任山西省专家学者协会生态环境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山西省林学会副理事长、山西省生态学会常务理事、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中国委员会科学委员会委员等。
佟宝全 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内蒙古自治区“321人才工程”二层次人选(2012-2014年/2015-2017年)。主要从事经济地理与区域发展研究。
吕建树 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讲地质与地貌学、自然地理学、地球化学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地球化学、地质统计学。
会议日程
7月17日
报到注册、缴费
时间:10:00-21:00
地点:忻州市泛华大酒店7月18日
年会开幕式
时间:9:00-9:30
地点:忻州师范学院崇艺楼演播厅大会学术报告
时间:9:30-12:30
地点:忻州师范学院崇艺楼演播厅大会学术报告
时间:14:00-18:10
地点:忻州师范学院崇艺楼演播厅7月19日
分会场学术报告
时间:8:30-12:00
地点:忻州师范学院行知楼分会场学术报告
时间:13:30-17:15
地点:忻州师范学院行知楼年会闭幕式
时间:17:30-18:30
地点:忻州师范学院行知楼7月20日
野外研学或离会
※时间\地点以会议手册为准。
论文征集
(1)论文格式:论文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中文摘要(300-500字)、关键词(3-5个)、论文正文、参考文献以及相应的英文题目、姓名、单位、摘要、关键词。具体格式请参照最新一期《地理学报》。
(2)作者简介:论文首页脚注处注明“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性别、职务与职称、主要研究方向,以及详细通讯地址、联系电话、Email。
(3)论文要求:要求论文论点明确、文字通顺、数据可靠、文责自负。格式为word文档。
(4)提交方式:请将论文摘要和全文(论文语言为中文)以电子邮件发送至会议邮箱278732091@qq.com,截稿时间为2019年7月5日。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关于“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和 “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的重要指示,本次年会全权委托第三方组织野外研学。参会者自愿参加,费用自理。具体事宜请联系:史先生(13934001680)。
研学备选点:五台山(冰缘地貌的形成机制与宗教文化的价值体系)、雁门山(边塞关城、商城的变迁与古丝绸之路的关系)、管涔山(“万年冰洞”冰室效应的形成机制、高山湖泊群的演化过程与动力机制、汾河源头水质的时空变异与原因)、恒山(地质地貌的形成机制与宗教文化的价值体系)、大同火山群(第四纪火山群的地貌特征及其发育过程)、武周山(砂岩地貌的形成机制与宗教文化的价值体系)、大同市区(依托历史文化名城的资源型城市转型模式)会议交通
(1)忻州西站(高铁):至忻州泛华大酒店(约6公里),出租车费用约10元。
(2)忻州火车站:至忻州泛华大酒店(约2公里),出租车费用约6元。
(3)太原武宿国际机场:至忻州泛华大酒店(约90公里)。
线路a:乘机场巴士一号线至太原南站下车,费用约16元,或乘坐出租车至太原南站,费用约12元;再乘坐高铁至忻州西站,费用约24元。
线路b:乘机场巴士一号线至太原火车站下车,费用约16元,或乘坐出租车至太原火车站,费用约30元;再乘坐火车至忻州火车站,费用约15元。
线路c:乘机场巴士四号线至东客站下车,步行300米至太原汽车客运东站,费用约25元,或乘坐出租车至太原汽车客运东站,费用约35元;再乘坐大巴至忻州汽车客运中心,费用约24元。
线路d:从机场直接乘坐出租车到泛华大酒店,费用约200元。
(4)忻州五台山机场:至忻州泛华大酒店(约40公里)。乘坐机场大巴直达忻州泛华大酒店,费用约40元;乘坐出租车费用约100元。
(5)忻州汽车客运中心:至忻州泛华大酒店(约4公里),乘坐出租车费用约7元。
会议费用
注册费
非中国地理学会会员:1200元
中国地理学会有效注册会员:1000元
中学地理教师及在校学生(以工作证、学生证为凭):800元
住宿费
会议期间住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请自行向会议酒店索取发票。会议酒店(忻州市泛华大酒店)标准间协议价:300元/标间(含早餐)。受季节性价格波动影响,住宿费用可能出现小额浮动。
参会注册
请于2019年7月10日前将回执单发至会议邮箱:xzsy2019dl@163.com。
咨询联系
参加会议:林长春(18003505756;lcc286@163.com)
论文提交:杨慧晶(18634639128;yhj18634639128@163.com)
住宿事务:高学浩(13033405668;ghzx5668@163.com)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参会回执及野外研学详细路线
来源:gsc1909 中国地理学会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NjM1MjkwNQ==&mid=2650519923&idx=1&sn=1267baa1b4fe8a39bf1b3b28d8c13ec4&chksm=88be7695bfc9ff8323eee5f8bcf03edf09300d93f038c4b1dd7a868a0c9f4e423218aec185da&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