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好的借口?剑桥哲学家或已找到答案

科技工作者之家  |   2019-07-02 16:22

图片4.png

 人们大多有这样的经历:在忍受了漫长的通勤或与孩子们共度了艰难的一天后,会为自己一时冲动导致的粗鲁行为找借口。借口是司空见惯的,人们通过找借口为自己的不当行为开脱。当人们在找借口时,会涉及很多理由,例如疲劳、压力、迫在眉睫的任务、哭闹的婴儿、偏头疼等。这些借口有什么共同之处能让人们认为它们都是可信的呢?它与刑法中使用的辩解有什么不同呢?借口真的能让人们从错误中超脱出来吗?

 据eurekalert.org网站6月30日报道,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Paulina Sliwa博士在《哲学与公共事务》期刊上发表论文称,上面问题的答案在于潜在动机。借口能被接受,那是因为它们表明的潜在含义是:虽然自己做错了,但本身的道德意图没错。

 意图是行动的计划。说一个人的意图在道德上是可接受的,就是指他的行动计划在道德上是合理的。因此人们在找借口时,会辩解说自己的行动计划在道德上是正确的,仅仅是在付诸实施时出了差错。比如,正是因为被绊倒了,自己帮忙拿的东西才掉在了地上。再比如,正是因为自己感到压力过大或疲惫不堪,才无法执行自己原本善意的计划。Sliwa博士首次提出了关于借口的统一解释:善意辩解。他认为人们的日常找借口与律师在法庭上为当事人的辩护大致相同——律师们为他们的当事人辩护时通常会说,虽然当事人可能触犯了法律,但他们只是因为恐惧或愤怒而失去了自控力,这在道德上是有充分意图的。

 哲学家和心理学家都认为,意图是理解人们作选择的关键。Sliwa博士拓展了这个观点,他认为意图也是理解人们日常道德的关键。他解释说:“诉诸借口有其局限性。‘成功’的借口或许可以减轻人们的自责感,但它不能让人完全摆脱困境。例如,尽管说自己太累了、压力太大了可以改变被冒犯一方对错事的看法,但它不能完全免除道德责任。”这意味着当人们在找借口时,实际上是在讨价还价。这就是编造虚假借口很令人讨厌,以及人们从一开始就不断找借口的原因。

Sliwa博士认为,好的借口需要让人相信过错方的意图在道德上是充分的,而确实存在的客观因素让过错方无力阻止其成为事实。这就是为何以下借口经常有作用的原因:我很抱歉忘记了约会,我有严重的偏头痛、我很长时间没睡觉了等。这些借口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存在被外部环境阻碍的充分的潜在道德动机。而“我就是无法抗拒”“这实在太诱人了”等涉及意志力的借口就不一定奏效。Sliwa博士说:“法律上的辩护也如此。并非所有关于‘胁迫’等理由的辩护都能成功,这取决于案件的细节具体如何。哲学可以让人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日常道德现象。关于借口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思考。例如,解释某人的不良行为和为其辩解有什么区别。”

科界原创 

编译:灯丝 

审稿:阿淼 

责编:张梦

期刊来源:《哲学与公共事务》

期刊编号:0048-3915

原文链接:

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19-06/uoc-wma062819.php

版权声明:本文由科界平台原创编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转载请注明来源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


相关推荐 换一换

  • 王淼
    0
    人们在找借口时,会辩解说自己的行动计划在道德上是正确的,仅仅是在付诸实施时出了差错。
  • 王淼
    0
    哲学家和心理学家都认为,意图是理解人们作选择的关键。
  • 张静
    0
    了解
  • 刘浩
    0
  • 张存岭
    0
    不为失败找借口
  • 胡林军
    0
  • 张刚
    0
    ??
  • 邵文彬
    0
    ?
  • 周毅军
    0
    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和别人不一样
  • 刘向前
    0
    每个人都用过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