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学术经纬
近日,德国罗斯托克大学莱布尼茨催化研究所(LIKAT Rostock)的Matthias Beller教授在《自然》子刊Nature Catalysis上发表了一项关于末端环氧化物转化为伯醇的重要研究。该反应从脂肪族或芳香族环氧化物出发,借助Fe(BF4)2·6H2O/tetraphos催化体系,使用H2作为氢源对其进行氢化还原,最终能以高产率、区域选择性得到伯醇产物。
伯醇在医药、农药及精细化学品领域的角色不言而喻,其结构简式为R-CH2-OH,广泛存在于简单的小分子乃至复杂的天然产物及药物分子,一级醇羟基的高效、高选择性构建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早期人们以烯烃作为原料,通过硼氢化/氧化两步得到伯醇产物,反应遵循反马氏(anti-Markovnikov)规则。然而反应过程中需要使用化学计量的硼烷,在扩大规模的工业生产中会产生大量的硼酸副产物,原子经济性不理想。除此之外,反应中还需要过量使用H2O2,同样也会带来安全隐患。另一种方法是从烯烃出发,通过氢甲酰化/还原的方式得到增加一个碳元的伯醇。这种方法在工业生产伯醇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通常需要高温、高压等较为严苛的反应条件,由此带来底物中敏感官能团无法兼容等局限。
▲从烯烃出发合成伯醇的方法(图片来源[1])
另一种思路是直接从末端环氧化物出发,通过氢化还原的方式得到伯醇。此类方法最大的难点是如何控制反应的区域选择性,即仅选择性断裂环氧化物末端碳的C-O键,避免断裂其另一侧的C-O键得到仲醇。早期的方法通过Pd/C或Raney Ni等催化剂在H2还原的条件下实现这一过程,但底物的适用范围同样有限,如Pd/C催化末端环氧化物还原仅适用于芳基环氧化物,Raney Ni催化还原的反应温度及压力较高,造成官能团的兼容性差。除了异相催化的方式,人们还发展了均相催化的方法,这类反应通常借助Rh、Ru等贵金属配合物作为催化剂,反应的选择性较差,并伴随着醛、烃甚至其他低聚副产物的出现。
▲末端环氧化物氢化合成醇(图片来源[1])
Matthias Beller教授工作的亮点在于规避了使用贵金属催化剂参与反应,而改用廉价丰富的Fe盐作为催化剂。随着过渡金属催化反应的发展,人们正大力探索第一行过渡金属参与的催化过程,使用廉价的Fe、Co、Ni等金属催化剂代替以往发展成熟的Pd、Rh、Pt等贵金属催化剂,以期降低反应成本,更好地适用于大规模的生产,此项工作正是在这一转变中更进一步。
另一方面,相比于以往发展的均相催化环氧化物的氢化还原反应,该反应具有十分优异的区域选择性,经过模板反应的条件优化,芳香族环氧化物氧化苯乙烯(1a)转化为苯乙醇(2a)的GC产率可以达到94%,脂肪族环氧化物2-丁基环氧乙烷(1b)转化为正己醇(2b)的GC产率为84%,且均未观察到另一区域异构体产生。
除此之外,该反应条件相对温和,仅需在20或40 bar H2压力下进行,反应温度为80 ℃,大部分官能团在该体系下均可稳定存在而不影响反应进行。作者也在随后的底物适用范围考察中证实了这一点,不同芳香族及脂肪族环氧化物均可顺利参与反应,其中酯基、酰氨基、烯基、酮羰基等对还原条件敏感的官能团也能稳定存在。为了展示该方法在复杂分子后期修饰中的应用,他们还选取了几种甾体、萜类及倍半萜类天然产物分子和药物分子对其环氧乙基进行氢化,也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底物适用范围的考察(图片来源[1])
▲天然产物及药物分子衍生的环氧化物的氢化(图片来源[1])
Matthias Beller教授在催化领域的研究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目前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便是铁催化的氧化及氢化反应。该课题组发展的铁催化末端环氧化物的区域选择性氢化反应为高效、高选择性制备伯醇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方法,相比于传统的转化方式,该工作在反应条件及效率上均得到了改善。
参考资料:
[1] Weiping Liu et al., (2019) Iron-catalysed regio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terminal epoxides to alcohols under mild conditions. Nature Catalysis. DOI: 10.1038/s41929-019-0286-7
来源:global_academia 学术经纬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5MDQzNjY2OA==&mid=2247493058&idx=2&sn=bd7058b414a30ce51d484e966bc16044&chksm=ec1d4691db6acf87cbd44f85bbc62527c4c323bc1aa3593f4b90f624ed6d423a5f6ce7fc1cff&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