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
8日31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经济作物虫害监测与控制创新团队联合国内外科研机构开展研究,通过分析亚太经济体的生物防治记录及对农业经济的影响,系统阐明过去百年以来农作物害虫生物防治在亚太地区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相关成果在《自然生态与进化(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发表。
图为七星瓢虫捕食蚜虫和黑肩绿盲蝽取食稻飞虱卵据陆宴辉研究员介绍,农业是亚太地区众多国家的支柱产业,目前,该地区农产品的总产量占全球农产品总量的50%左右。因此生物防治在该地区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保障亚太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该研究首先分析了26个亚太经济体科学利用天敌等有益生物进行生物防治的记录,发现在1918-2018年,共有155种天敌昆虫被用于控制69种农业害虫。其中,膜翅目、鞘翅目和双翅目天敌昆虫种类分别占58%、31%和8%,主要用于控制半翅目和鳞翅目害虫。进一步研究发现,该地区天敌昆虫被引进后有39%的种类成功定殖,定殖后天敌昆虫成功控制害虫(局部或全面)的比率达48%。从经济学的角度继续分析发现,随着天敌昆虫的引入,这些害虫在亚太地区的23个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降低了61%以上,挽回的农业损失占上述国家GDP总量的2%以上。
该论文属于农业昆虫学和经济学的学科交叉研究。在绿色发展的新形势下,充分认识生物防治等生态控制技术的重要性,并破解此类技术区域性成功应用的科学规律,有助于指导和推动我国农作物害虫绿色防控理论和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推广应用,有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生态环境安全。
该研究得到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等资助。
来源:CAAS_WX 中国农业科学院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zMDgwMDc2Ng==&mid=2247491964&idx=1&sn=a556192ab91115d258432f535efc7ed7&chksm=e8af4d6ddfd8c47b4d84937ede28fe3a18dcbfe97249e70c4953f700a02246dbb7cf59e7eec7#rd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