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技日报
2016年3月,美国以“违反伊朗制裁禁令”为由将中兴通讯列入“实体清单”,试图切断后者部分供应链。中兴通讯最终被迫和美方达成和解。
如今,美国想“故伎重演”。
今天凌晨,路透社曝料称美国商务部计划将华为也列入“实体清单”。该报道援引相关人士观点认为,届时供应链受阻的华为,甚至会“无货可卖”。
在回答“若被列入‘实体清单’,华为是否会中兴当年遭遇相同损失”时,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副教授沈逸接受观察者网采访时明确表示:华为不是中兴。
他认为,如今美国在处理中美经贸磋商问题上,总体采取一种短期内极限施压的手段,简单描述其特点,就是“不见棺材不落泪”。美方先是突然对中国施加关税,中方在提出反制后,美股大跌,“特朗普最近就不怎么提关税的事了”。但美国并未放弃极限施压的手段,转而试图将“中兴事件”复制在华为身上,从而让华为妥协,并消除这家中企对其造成的战略威胁。
沈逸指出,“我们现在必须要明确,我们面临的对手,是一个‘吃硬不吃软’的对手。这个对手不知道什么叫善意,也不知道什么合作。美国作为一个行为体,对理智的逻辑表现得不是很敏感,但对权力的逻辑很敏感。只要有便宜占,美国就会把便宜占到底。我们只能用实力和美国对话,要让美国感到疼。”
“比如说,鉴于美方破坏谈判,制造恶劣环境,中方可以决绝和美方展开高层会谈,仅开放低层次的电话沟通渠道。其次,中方有能力对美国农产品增加关税,甚至停止进口;对任何配合美国政府对中国进行制裁的美国机构、个人,展开相应回击;扶持、鼓励并保护中国企业。”沈逸认为,美方必须了解,其采取这种单方面的不友好策略,是在对前期中美双方达成的协议进行威胁。中国可以让美国意识到,被后者视若珍宝、且并未列入新一波加征关税清单的中国稀土,现在存在“被中方限制出口”的可能。
“未来,中国要为中美双方设置明确谈判,要设置明确的前期条件:美方主动取消(或暂停)所有施加给中国的不合理关税措施,同时取消对华为的迫害。”
今天凌晨,路透社消息称,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计划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所谓“实体清单”,即美国为维护其国家安全利益,作为出口管制的一个重要手段:美国国内企业不得帮助入列名单实体获取受本条例管辖的任何物项,同时,有关许可证的申请应按照《出口管理条例》(美国)第744部分规定的审查标准接受审查,且向此类实体出口或再出口有关物项不适用任何许可例外的规定。
2016年3月突遭美国点名时,中兴通讯存在很严重的“芯病”,即高度依赖核心原材料的进口。
直属工信部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的“赛迪智库”曾于2016年4月发表研报称,中兴2014年芯片采购额为59亿美元,其中从美国采购的芯片金额31亿美元,占总采购额高达53%。报告进一步指出,博通有限是中兴最大的芯片供应商,2014年中兴自博通有限共采购芯片13 亿美元,占其总采购额的22%。
图自“赛迪智库”
而在“中兴事件”发生后,部分中企已经开始逐步展开“国产化”,减少对美国产品的依赖。
比如华为,中信建投于今年3月发布研报指出,该公司通过对内加大海思的投入,手机领域已经达到70%的芯片自给率。此外,华为对关键元器件提前备货,由半年拉长到两年库存周期。
同时,华为要求部分供应商在本土布局。《日本经济新闻》曾在年初曝料,华为已经与台积电进行协商,或将其部分芯片生产转移到台积电南京工厂。届时,未来台积电南京厂或将提供10nm制程。
来源:kjrbwx 科技日报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3NDI5MjI4OQ==&mid=2247519092&idx=3&sn=0d95387fce559e8baf84717f9bce887c&chksm=eb14805adc63094cb109f6ff2efe1551405eb22e26dcd336679540a78232e66faf11d734ef70&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