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江苏省科协
日前,由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联合江苏省青少年科技中心、江苏省科技馆共同举办的百馆千场万人“红色记忆:抗战中的中国科学家”宣讲活动在南京举行。李四光外孙女邹宗平、黄纬禄之女黄道群分别走进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金陵中学河西分校,为师生讲述自己的前辈在颠沛流离中刻苦求学、传道授业,为民族保存科学的种子,为中国培育未来希望的感人故事。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的儿子童时中、著名数学家钱宝琮的孙子钱永红等亲临南师大附中,与师生一同聆听了报告。▲邹宗平在南师大附中为师生讲述《李四光的故事》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黄纬禄之女黄道群为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师生讲述了父亲儿时奋发学习,立志报国的成长经历以及走上科研道路后,成长为火箭与导弹控制技术专家的动人故事。▲生物学家童第周的儿子童时中(左二)、数学教育家钱宝琮的孙子钱永红(左四)、李四光外孙女邹宗平(右二)等参观南师大附中校园
1960年8月12日,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枚导弹成功发射,这就是“东风一号”。黄道群讲述到,东风一号到东风五号的控制系统研制过程中,从各个型号技术方案的确定、技术指标的改进、技术性能的提高,都饱含着她父亲和所有研制人员无数的心血与贡献。“全国的大饥荒时,有的人画着图就晕倒了,晚上大家加班,饿得实在难熬时,就冲一点酱油汤充饥。”
1970年,黄纬禄临危受命,上任潜地导弹巨浪一号技术总负责人。在欢迎仪式上,黄纬禄说:“我对这个型号的了解还很肤浅,需要向大家请教,请大家把我当成小学生,从ABC开始讲起。”
2011年7月,黄纬禄卧床不起。南华大学组织的一个“两弹一星”红色夏令营到京,要访问“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了解到主办单位的难处后,他不顾自身病重,毅然同意接受采访。在家人的帮助下,他艰难地在纸上写下:传承两弹一星精神 勇担民族复兴重担。这也是他最后留下的绝笔。
黄纬禄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不畏失败和挫折,攻坚克难,把中国导弹事业一步一步做大做强。老一辈科学家研制导弹过程中不屈不挠、鞠躬尽瘁的奋斗奉献精神,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位听众。
在此次宣讲活动中,中国科技馆还带来了中宣部、文旅部首届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获奖故事《中国天眼的故事》,以我国著名天文学家、中国天眼奠基者南仁东先生耗费22年建造天眼的故事,号召大家学习爱国奉献、淡泊名利的中国科学家精神。
据了解,“红色记忆:抗战中的中国科学家”宣讲活动从8月19日开始,历时三周。活动邀请李四光、邓稼先、朱光亚、苏步青、程开甲、童第周、黄纬禄等科学家后人,分三条线路即西南联大线、浙大西迁线、重庆南京线,重走前辈科学家抗战期间曾经走过的道路,讲述前辈科学家碧血丹心的爱国之情、舍我其谁的报国之志,和在时代洪流中傲然屹立的家国大义,鼓励青少年学生树立努力向学、蔚为国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坚定信心。(陆敏)
来源:gh_1d89a2a9e771 江苏省科协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1NjU4Mzk2MA==&mid=2247492137&idx=2&sn=2002019292c457b74db4089f4d16d1ed&chksm=fbc07f5eccb7f648b5a9da8ad6a830fd8c5f22243261bb976d06639fabc60580e476a48c6a59&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