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生物材料学会
唐本忠
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现任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华南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联合研究院院长、广东省大湾区华南理工大学聚集诱导发光高等研究院院长、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广东省分子聚集发光重点实验室主任,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讲座教授以及中国化学会和英国皇家化学会(RSC)联合期刊Materials Chemistry Frontiers主编,RSC《高分子化学》系列丛书主编,《中国科学化学》(中英文版)副主编等职务,于2009年被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3年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2017年入选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2020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目前,唐本忠院士累计发表学术论文1600余篇,他引104292次,h-指数为146,并于2014-2019年连续入选化学和材料双领域高被引用科学家。同时,唐本忠院士先后获得多项荣誉及奖励,如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2017,第一完成人),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7)、科技盛典-CCTV2018年度科技创新人物、第27届夸瑞兹密国际科学奖(2014)、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7,第四完成人)、裘槎高级研究成就奖(2007)、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基础研究王葆仁奖(2007)和爱思唯尔出版社冯新德聚合物奖(2007)等。已累计培养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后400余人,160余人活跃在国内外科研一线,有8名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11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或国家高层次人才青年项目资助。
主要事迹 ·
唐本忠院士主要从事高分子化学和光电功能材料研究,特别是提出了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AIE)这一科学概念,并在全球引领了该领域的研究。AIE,作为一个“中国原创”的科学概念,自唐本忠院士提出至今,全球已有80余个国家和地区约4500家研究单位的研究人员正在从事AIE相关研究,近几年发表SCI论文均超过1000篇/年,引用30000余次/年。2013年从事科技情报统计工作的国际著名的汤森路透在其发布的《2013研究前沿》报告中,“聚集诱导发光”相关研究被列为化学与材料科学领域十大研究前沿中第三位;而2015年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和汤森路透联合发布的《2015研究前沿》报告中,“聚集诱导发光”相关研究则前进到了化学(英文版本中则为化学和材料双领域)领域十大研究前沿的第二位,并且重点热点前沿。
作为AIE概念的提出者和AIE研究的全球引领者,唐本忠院士的主要科学贡献可以概括为:
01 新概念的提出
基于不发光的噻咯分子聚集后发光的反常现象提出了AIE新概念(Chem. Commun. 2001, 1740),改变了人们关于聚集导致发光猝灭(ACQ)的传统观念,拓展了人们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推动了光物理研究向纵深方向的发展,开辟了有机发光材料设计和应用的新思路,开创了一个由我国科学家引领、多国科学家竞相跟进的新研究领域(Chem. Soc. Rev. 2011, 40, 5361, ESI高被引论文)。
02 新理论的发现
以大量的实验事实为基础,通过分子构效关系研究和理论模拟,提出并证实了分子内运动受限的AIE机制(Adv. Mater. 2014, 26, 5429, ESI高被引论文),提出了用AIE基元改造传统ACQ分子的策略(Adv. Mater. 2010, 19, 2159, ESI高被引论文),发展了多种光学机制竞争的调控方法(J. Phys. Chem. C, 2009, 36, 15845, ESI高被引论文),提出了“结晶诱导发光”(Chem. Commun. 2007, 1, 40)、 “力致发光”(Adv. Mater. 2010, 20, 2837, ESI高被引论文)和“分子簇发光”(Macromolecules., 2015, 1, 64)等AIE衍生概念和机理模型,将AIE发展成为化学和材料研究的新平台,将光学跃迁的利用范围拓展到整个雅布隆斯基能级图(Nat. Commun. 2017, 8, 416)。
03 新材料的开发
研制了基于四苯基乙烯(TPE)、六苯基噻咯(HPS)等核心分子结构的数百种AIE新材料;首次报道了纯有机晶体的室温磷光材料(J. Phys. Chem. C, 2009, 13, 6090),扩展了AIE材料的类型(Nat. Commun. 2018, 9, 3044);通过高效点击聚合(Chem. Soc. Rev. 2010, 7, 2522,ESI高被引论文)等新反应制备了一系列AIE高分子材料(Chem. Soc. Rev. 2010, 13, 4494,ESI高被引论文),并开发出非传统的非芳AIE聚合物体系(Chem. Rev. 2015, 115, 11718,ESI高被引论文)。
04 新应用的拓展
由于AIE材料在固态、水系和生命环境下的高效发光特征,解决了传统发光材料在聚集态应用过程中的猝灭问题,因此其在高效光电转化器件(J. Mater. Chem. C, 2012, 45, 23726,ESI高被引论文)、高灵敏传感器(Appl. Phys. Lett., 2007, 1, 011111)和智能响应体系以及高分辨特异性成像和精准医疗(Chem. Soc. Rev. 2015, 13, 4228,ESI高被引论文)等领域的高技术应用,并展示了其优于传统发光材料的工作特性。
同时,在唐本忠院士及其团队的积极努力和推动下,AIE系统、原创和引领性的研究工作逐步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认可。2016年《Nature》(2016, 531, 26)的新闻深度文章指出,AIE分子制备的纳米粒子(AIE点)是未来支撑和驱动“纳米光革命”的四大纳米材料(量子点、聚合物点、AIE点以及上转换粒子)之一,且是唯一一类由中国科学家原创的材料。2013年5月(武汉)、2015年5月(广州)、2017年6月(新加坡)和2019年1月(澳大利亚),四届“聚集诱导发光国际学术会议”顺利召开,先后吸引了来自全球30余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000人次的参会。2016年11月应英国皇家化学会“法拉第讨论”的邀请,在广州召开了主题为AIE的Faraday Discussion(该讨论是第三次在中国举办),来自9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名科研工作者参加了此次特别的会议。另外,AIE也被邀作为独立专题在很多国际会议,如2015年环太平洋化学大会(美国夏威夷)、2016年波兰科学院主办的暑期学校(波兰)、2018年欧洲材料研究学会春季年会(法国斯特拉斯堡)等开设分会。值得指出的是,这些会议很多都由国际同行发起,说明AIE的研究和影响已经走向了世界,赢得了国际声誉!
鉴于在AIE领域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和影响力,多家出版社邀请唐本忠院士组织各骨干成员以及其他业内专家编写或出版了一系列以AIE为主题的专著和杂志专刊/专题。例如,美国化学会和世界著名出版社Wiley先后出版了AIE专著(4本)。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主办的Science China Chemistry(2013年第9期和2018年第8期)、中国化学会和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化学学报》(2016年第11期)、Wiley出版社旗下的Small(2016年第47期)、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2020年第25期,这是该刊首次就某一研究专题出版专刊)、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2020年第14期)、美国化学会旗下的ACS Applied Materials and Interfaces(2018年第16期)等国内外著名杂志上均已出版了AIE的专辑。
更值得关注的是,AIE已经成功进入教学领域。例如,德国University of Wuppertal的Tausch教授在其发表于Educación Química教育杂志上的论文中(2017, 28, 120-126)将AIE视为“教育中的光学过程核心概念的重点实验”;著名化学教育杂志美国化学会出版的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2016, 93, 345-350)上的一篇论文将AIE视为一种“化学本科生的可视化教学手段”;2015年,安徽省的高考理科综合试卷中,以聚集诱导发光为背景进行了命题,分值为15分,2019年第33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试卷中第6题也以聚集诱导发光为背景进行了分值为15分的命题。
基于唐本忠院士在开创AIE研究领域和引领其发展过程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其以第一完成人的身份获得“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7年底,唐院士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依托单位牵头申报并获批题为“分子聚集发光”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迄今资助力度最大的项目——基础科学中心项目。
来源:zgswclxhcsbm 中国生物材料学会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0MTM3OTM4Nw==&mid=2247486756&idx=1&sn=28fb468872c8342bf7ccd706d2cd5caa&chksm=e90d3c70de7ab56680563543d47320ce9174a41023696a71ac54ff7d2f6fc7c0bf575a2a6c85&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