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防晒霜或为健康带来伤害...

中国生物技术网  |   2019-05-09 02:05

来源:中国生物技术网

20190509020508_48faa6.jpg

又到了艳阳高照,且紫外线爆棚的夏天,我们很多人在出门前都习惯为自己皮肤做好保护措施——涂防晒霜。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提供的一项最新数据显示,防晒霜中的化学物质被吸收到人体内,其浓度足以引发人们对潜在毒性作用的担忧。

该报告称,按照标签上的说明,受试者连续四天使用喷雾、乳液和乳霜后,血液中四种防晒化学物质水平显著增加。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院的皮肤学家Kanade Shinkai说,这些化学物质的水平远超FDA为外用药设定的安全阈值。

她说:“研究结果表明这些物质并不是稍微超过安全阈值,而是真的非常高,能高出几个数量级。”

然而,专家们提醒大家并不要因为这项研究就不再使用防晒霜。目前来看,太阳辐射造成的已知危害风险远超过这些化学物质带来的潜在危害。

Shinkai说:“我也担心人们会因此停止使用防晒霜。众所周知,阳光中的紫外线对皮肤有非常大的伤害。它会导致皮肤光老化,皮肤晒伤,甚至还会导致黑色素瘤和其他皮肤癌症。”

纽约勒诺克斯山医院的皮肤科医生Michele Green博士也同意这一观点。她说:“虽然这超出了FDA对其毒理学的建议,但我们真的不知道这对人类健康意味着什么。但基于这项研究,我不希望人们停止使用防晒霜。”

对激素的潜在影响

这项关于防晒霜的研究由FDA的David Strauss博士领导,已于5月6日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期刊(JAMA)》上。

20190509020508_4c26e5.jpg

大多数防晒霜都使用羟苯酮、阿伏苯宗和奥克立林等化学物质来阻挡有害射线。这些有机化学物质吸收紫外线辐射并将其转化为少量的热量。

然而,动物研究使人们对这些物质产生了担忧,尤其是羟苯酮,它可能会破坏人体内的正常激素模式。

为该研究撰写社论的Shinkai说:“这些分子本质上是化学环,它们能够吸收光。化学环也是很多激素的基本构成,很容易进入细胞。”

FDA的研究人员说,人类母乳、羊水、尿液和血液中都含有羟苯酮。

在该研究中,FDA让24名成年人随机使用防晒喷雾、防晒乳液或者防晒霜,每天4次,持续4天。参与者在体表的四分之三的部位涂上防晒霜。

20190509020508_4d6a38.jpg

图片来源:《JAMA》

这项研究是在实验室进行的,该机构从每名参与者身上抽取了30份血液样本,为期一周,以确定防晒霜中的化学物质是否通过皮肤吸收。

研究人员发现,在使用这些防晒用品后,羟苯酮、阿伏苯宗、奥克立林和依茨舒(Ecamsule)这四种物质在血液中的含量增加。

Shinkai说:“我们绝对有理由担心,仔细想想看,我们在柜台上买的任何药物都会认为已经经过了安全性测试,但却从来没有被证明可以用于防晒霜。”

需要更贴近现实生活的数据

美国亨廷顿医院的皮肤学家Raman Madan博士说,这只是一项规模非常小的实验室研究,我们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这一结论。

Madan说:“虽然这是个开始,但是这一结论的相关性仍然未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来验证它意味着什么。虽然可能会对现实世界带来某些影响,但也可能没有任何意义。”

Shinkai说,该研究与现实生活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参与者们是在实验室中使用的防晒霜。她说:“他们并没有像普通人那样在使用防晒霜之后到户外进行活动。所以,他们面临的条件可能与现实生活不同。”

代表防晒产品制造商的消费者保健产品协会(CHPA)也表示,消费者对这些产品产生怀疑还为时过早。

CHPA在一项声明中说:“防晒产品厂家、FDA和皮肤学家都在致力于保护公众免受太阳光的有害影响。防晒产品是能拯救生命的。”

CHPA称,FDA正致力于进一步了解防晒产品中化学物质的安全性,并且,新的数据与这些研究一致。

化学防晒产品之外的选择

Shinkai表示,FDA一直通过测试防晒产品安全性的研究与防晒产品生产商进行博弈。

Shinkai在她的社论中说,FDA为防晒产品生产商设定了2019年11月的最后期限,要求它们提供关于防晒产品的安全性数据,包括全身吸收情况的评估、化学物质带来的癌症风险以及对生殖系统健康的影响。这项研究的发表可能是为了给防晒产品行业施加压力,让他们在截止日期前完成任务。

Shinkai说:“FDA是一家监管机构,它不是测试机构。对于FDA来说进行研究是非常不寻常的。我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它表明FDA对防晒用品的问题非常担忧,也许它会遭遇挫折。”

Shinkai补充说,担心化学防晒产品安全性的人可以选择使用矿物防晒产品。这些防晒产品依靠氧化锌和二氧化钛从皮肤反射阳光,而不是像化学防晒霜那样吸收阳光。

Shinkai在谈论到矿物质防晒产品时说:“我们知道这些产品是安全的,因为这是有证据基础的。”

来源:biotech-china 中国生物技术网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ODU5NDgyMg==&mid=2653942942&idx=1&sn=d4568e223333d6f6240c7c8f59183b58&chksm=bd1304f78a648de1aae38f2f3a6c10524e35d8a54ca5035809fc8250ff15b75e0ba1c7935fd5&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