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谈植物、森林、生物多样性与绿色发展

科技工作者之家  |   2019-04-29 00:00

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在多篇论述以及多个场合的讲话中,多次提到了植物、森林、生物多样性、绿色发展。值此2019世界园博会开幕之际,中国绿发会小编将习近平总书记的开幕致辞、以及过去多个场合的讲话重温,并将有关植物、森林、生物多样性和绿色发展等有关内容整理如下,供学习和参考。在梳理中,综而言之:


微信图片_20190429180804.png

上图: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致辞。来源/人民网


(一)2018年开始提出国土绿化的“高质量”原则:“既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坚持科学绿化、规划引领、因地制宜,走科学、生态、节俭的绿化发展之路。” (2018年4月)。我国在2018年3月首次明确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笔者研读并分析了历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各个关于植树节的讲话,梳理了从一般的植树到到“高质量植树”的演变脉络。2019年1月考察雄安“千年秀林”、以及4月初的首都义务植树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了植树要讲质量。


(二)植物,是与文明息息相关的。笔者在多个场合都看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把植物与文明贯穿起来进行论述。比如最近在2019年2月他发表在《求是》杂志的文章中以中外多个古文明的实例,来论证生态与文明兴衰的关系:“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四大文明古国均发源于森林茂密、水量丰沛、田野肥沃的地区。奔腾不息的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而生态环境衰退特别是严重的土地荒漠化则导致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衰落。我国古代一些地区也有过惨痛教训。古代一度辉煌的楼兰文明已被埋藏在万顷流沙之下,那里当年曾经是一块水草丰美之地。河西走廊、黄土高原都曾经水丰草茂,由于毁林开荒、乱砍滥伐,致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加剧了经济衰落。”


在昨天园博会的开幕致辞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工业文明的不可持续性进行了阐述:“工业化进程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也产生了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走到了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昭示着未来。”(2019.4)


(三)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在2017年7月的一篇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论述了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对文化的贡献:“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深刻影响着地球的生态环境。人类对植物世界的探索从未停步,对植物的利用和保护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中国是全球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人民自古崇尚自然、热爱植物,中华文明包含着博大精深的植物文化。” 森林关系国家生态安全(2015)。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2013)。


(四)强调海洋生物多样性、红树林保护:“保护珍稀植物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一定要尊重科学、落实责任,把红树林保护好。”“要做好珍稀植物的研究和保护,把海洋生物多样性湿地生态区域建设好。”(2017.4)最近在青岛,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明确提出要“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实现海洋资源有序开发利用,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海蓝天”、“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2019.4)


(五)植树的前提首先是爱护树木、顺应自然。“发扬中华民族爱树植树护树好传统”、“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爱树、植树、护树的好传统”(2019.4);他提出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强调绿化要务实、不能务虚,“推动国土绿化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2019.4);他强调要顺应自然的植树,不能折腾:“地面不要刻意平整、修饰,坑坑洼洼、杂草丛生也不要紧”(2015);强调植树树种的选择要因地制宜,不能奢侈:“树种要根据规划和地块的实际需要选择,不要名贵苗木。”(2015)。他还特别强调了,植树要考虑节水, “今后绿化结构调整更要注重生态、绿色、节水。南水北调工程调来了水,如果大水漫灌种几亩庄稼,是划不来的事情。”(2015);在人工造林上,应遵循自然,2019年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雄安的“千年秀林”(大清河片林一区造林区域)时候他表示,“要近自然、创新植树造林模式”。


(六)系统的保护观。比如,他多次提到“天人合一”这个词,包括2017年4月在广西考察时、2019年4月在园博会开幕式上,都有在谈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到这个命题。他注重系统性,强调综合性生态系统的观点,认为生态保护应优先,“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2016)。“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2018)


在时间尺度上,需“久久为功”,不可能一蹴而就;从广泛性来说,需要各级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发动公众广泛参与、持之以恒。“推动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因地制宜深入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2019.4)


(七)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共同体,需要和谐共生与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是个生命共同体”;“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在漫长的物种进化过程中,人从自然界脱颖而出,成为当之无愧的 “万物之灵”。但是无论人如何进化,人类来自于自然界,人类的一切创造都来自于自然界。”。从荀子时代、以及我国几十年前普遍信奉的“人定胜天”,到如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尊重自然、敬畏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2016)。


那么,人类对自然的利用,也是有限度的利用、可持续性为前提的利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须呵护自然,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2016)“人类改造大自然的目的在于使人的生活更加美好,但事与愿违,大自然早已在无情地报复人类。人类如果再不改善与自然的关系,必将遭受更大的灾难,就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特别值得重视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代际公平”的原则: “在资源利用上线方面,不仅要考虑人类和当代的需要,也要考虑大自然和后人的需要,把握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度,不要突破自然资源承载能力。”(2018.5) 不能继续走工业文明的“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2019.4)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部分精彩论述。


习近平总书记近年关于植物、森林、生物多样性等的重要论述


1.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的讲话(2019年4月28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四月的北京,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很高兴同各位嘉宾相聚在雄伟的长城脚下、美丽的妫水河畔,共同拉开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大幕。


首先,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对远道而来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对支持和参与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各国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以“绿色生活,美丽家园”为主题,旨在倡导人们尊重自然、融入自然、追求美好生活。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区,同大自然的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我希望,这片园区所阐释的绿色发展理念能传导至世界各个角落。


锦绣中华大地,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孕育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灿烂文明,造就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崇高追求。


现在,生态文明建设已经纳入中国国家发展总体布局,建设美丽中国已经成为中国人民心向往之的奋斗目标。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快车道,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将不断展现在世人面前。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工业化进程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也产生了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走到了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昭示着未来。


仰望夜空,繁星闪烁。地球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


——我们应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山峦层林尽染,平原蓝绿交融,城乡鸟语花香。这样的自然美景,既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也是人类走向未来的依托。无序开发、粗暴掠夺,人类定会遭到大自然的无情报复;合理利用、友好保护,人类必将获得大自然的慷慨回报。我们要维持地球生态整体平衡,让子孙后代既能享有丰富的物质财富,又能遥望星空、看见青山、闻到花香。


——我们应该追求绿色发展繁荣。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我一直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我们应该追求热爱自然情怀。“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是生态文明的真谛。我们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拒绝奢华和浪费,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要倡导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让生态环保思想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主流文化。要倡导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绿色价值观念,让天蓝地绿水清深入人心,形成深刻的人文情怀。


——我们应该追求科学治理精神。生态治理必须遵循规律,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统筹兼顾,打造多元共生的生态系统。只有赋之以人类智慧,地球家园才会充满生机活力。生态治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我们既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更要有持之以恒的坚守。


——我们应该追求携手合作应对。建设美丽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唯有携手合作,我们才能有效应对气候变化、海洋污染、生物保护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只有并肩同行,才能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全球生态文明之路行稳致远。


昨天,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闭幕,在座许多嘉宾出席了论坛。共建“一带一路”就是要建设一条开放发展之路,同时也必须是一条绿色发展之路。这是与会各方达成的重要共识。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共同建设美丽地球家园,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建设生态文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让我们从自己、从现在做起,把接力棒一棒一棒传下去。


2.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两会时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的审议(2019年3月5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关系,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战略定位、体现内蒙古特色,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要坚持底线思维,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把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特点、体现本地优势和特色。


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内蒙古有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沙漠等多种自然形态,是一个长期形成的综合性生态系统,生态保护和修复必须进行综合治理。保护草原、森林是内蒙古生态系统保护的首要任务。必须遵循生态系统内在的机理和规律,坚持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增强针对性、系统性、长效性。


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治理,精心组织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水土保持等重点工程,实施好草畜平衡、禁牧休牧等制度,加快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等水生态综合治理,加强荒漠化治理和湿地保护,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在祖国北疆构筑起万里绿色长城。


3.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4月13日)


- 海南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上先行一步,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表率。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海南的青山绿水、碧海蓝天自古就为文人雅士所称道。苏东坡的“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丘浚的“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夜盥银河摘星斗,朝探碧落弄云烟”;杨维桢的“绿衣歌舞不动尘,海仙骑鱼波袅袅”,无不描绘出海南宛如仙境的动人景象。海南生态环境是大自然赐予的宝贵财富,必须倍加珍惜、精心呵护,使海南真正成为中华民族的四季花园。


- 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鼓励海南省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路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探索经验。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构建高效统一的规划管理体系,率先建立现代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监管体制。要积极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热带雨林等国家公园,构建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要完善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形式多样、绩效导向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要严格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建立健全陆海统筹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


- 要加强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海南)建设,打造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支持海南建设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


4.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2018年首都义务植树活动(2018年4月2日)


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既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坚持科学绿化、规划引领、因地制宜,走科学、生态、节俭的绿化发展之路,久久为功、善做善成,不断扩大森林面积,不断提高森林质量,不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我们既要着力美化环境,又要让人民群众舒适地生活在其中,同美好环境融为一体。


5. 习近平总书记致第十九届国际植物学大会的贺信(2017年7月24日)


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深刻影响着地球的生态环境。人类对植物世界的探索从未停步,对植物的利用和保护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


中国是全球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人民自古崇尚自然、热爱植物,中华文明包含着博大精深的植物文化。中国2500多年前编成的诗歌总集《诗经》记载了130多种植物,中医药学为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植桑养蚕而发展起来的丝绸之路成为促进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近年来,中国在水稻育种、基因组学、进化生物学、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果。中国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广泛开展植物科学研究国际交流合作,同各国一道维护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


国际植物学大会在推动全球植物科学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次大会的主题是“绿色创造未来”。希望出席本届大会的各国专家学者加强交流和对话,为倡导人类关心植物、关注未来,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绿色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6.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西北海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保护区等地(2017年4月19日)


2017年4月19日傍晚,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海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保护区考察。沿着木栈道,习近平总书记实地察看红树林生长和保护情况,详细了解红树林作为“海洋卫士”“海上森林”对海洋生态环境的调节作用。


他指出,保护珍稀植物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一定要尊重科学、落实责任,把红树林保护好。


他强调,要做好珍稀植物的研究和保护,把海洋生物多样性湿地生态区域建设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顺应自然、追求天人合一,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理念,也是今天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遵循。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要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基本目标,使八桂大地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美丽形象的发力点。


整理/Linda 核/花花 编/Angel


【部分参考资料】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的讲话(现场实录)(2019.4.28)

http://www.horti-expo2019.com/2019-04/28/content_74732566.htm

习近平总书记致第十九届国际植物学大会的贺信(2017.7.24)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7/24/c_1121372408.htm

习近平总书记到广西考察调研(2017.4.19)

http://www.chinadaily.com.cn/interface/zaker/1142845/2017-04-20/cd_29006788.html

来源: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

原文链接:http://www.cbcgdf.org/NewsShow/4854/8450.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