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B科学蒲公英
111天!全球使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时间最长的新冠肺炎患者8月27日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出院。钟南山院士评价这个病例时说,“为了人民的生命健康和生命安全,我们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在这个病人身上充分体现出来了。”钟南山:ECMO上了111天克服凝血、出血、感染三大关8月27日,62岁的刘先生终于康复出院。他不仅经历了新冠肺炎感染,而且使用ECMO辅助支持长达111天、气管插管呼吸机通气150天。钟南山说,“我们知道一般外科抢救或呼吸衰竭综合征的病人,用ECMO的时间一般都不会太长,坚持一两个月就是奇迹了,而这位病人ECMO上了111天。我在与国外同行交流时,他们也惊奇于能够在这么长时间克服了出血、凝血、感染3个大关。”病理性肥胖+新冠肺炎 治疗难上加难今年1月底,从武汉探亲返回广州的刘先生被确诊为新冠肺炎,转入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由于刘先生病情急转直下,即使给予积极无创辅助通气,呼吸衰竭仍进行性恶化。广医一院重症医学科黎毅敏教授、刘晓青主任对刘先生进行了会诊。考虑到他的病情已经发展成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2月4日,刘先生被转入重症医学科。最让他们犯愁的是,刘先生身高不到1米69,体重却足足95公斤,属于病理性肥胖的范畴。据以往经验,病理性肥胖危重症患者救治难度非常大,且刘先生又是一位新冠病毒感染者,免疫功能低下,可以说是“难上加难”。2月9日,刘晓青主任和团队讨论后决定:立即进行ECMO支持。“当时他全身出现浮肿,再加上本身就肥胖,给我们的操作带来了很大难度。”医生刘冬冬说。晚上11点多,ECMO开始运转。有了“魔肺”的支持,刘先生的外周血氧饱和度首次达到100%。“止血与防血栓”成为最大难题“脚跟轻轻碰一下都会出血”做了气管插管有创通气、上了ECMO,看似得到了“双保险”,但更大的凶险还在后面。尽管医护人员精心守护,但是由于病理性肥胖的ARDS患者没有可参考的治疗方案,又遇到了未知的新冠病毒,不仅引起严重的肺部感染,而且对凝血系统造成很大的打击,刘先生成为了广医一院ICU里“最难啃的骨头”。“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是在跟出血作斗争。”医生刘冬冬说。病毒强烈攻击刘先生的出凝血系统,导致他的鼻腔、口腔、气道、尿道都在出血,“甚至脚跟轻轻碰一下床边都会出血。”刘冬冬表示,他们要想方设法给他止血,以防增加感染的风险,还要兼顾正在支持他生命运转的ECMO,“如果这边血止住了,但那边ECMO上形成血栓,膜肺就废掉了,甚至会危及生命。”刘先生的治疗方案,可以说“牵一发而动全身”。如何找到“止血与防血栓”两者之间的平衡点成为这场拉锯战的关键之一。惊心动魄摆脱相伴111天的“魔肺”挺过了最初“黑暗”的3个月,刘先生的病情有了好转的迹象。随着药物的减量,刘先生逐渐恢复了意识,ECMO撤机有望了。但是,刘晓青主任却不敢贸然进行。“我们将ECMO支持力度一点一点向下微调,让患者逐步适应没有ECMO的状态。”5月29日这天,是让广医一院ICU团队集体难忘的日子。在ECMO支持111天后,终于顺利为刘先生撤下了“魔肺”。撤机并不等于安全,少了一个生命支持,意味着刘先生又到了风口浪尖上。在撤下ECMO之后的48小时里,医生们时刻紧盯刘先生的各项生命体征,直到刘先生平稳度过了这个“窗口期”。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治疗,7月2日,150天的气管插管被拔除,刘先生终于可以讲话了。“不仅要让他们活着,更要有质量地活着”目前,刘先生是全球ECMO支持时间最长并成功撤机的新冠肺炎患者。团队能够将这块“硬骨头”啃下来,在刘晓青主任看来,归根结底就是“用心”二字。“不仅要让他们活着,更要有质量地活着,这才是一名合格的重症医生。”刘冬冬医生介绍,团队每天给刘先生至少做两次康复锻炼,松解关节及肌肉,“为了帮他活动一条腿,我们至少需要4个医生和1个护士,一起帮他抬起来、再放下……每次都要循环多次。”8月27日,在医护人员的欢送下,刘先生终于可以平安离院回家。
来源:hbkxpgy HB科学蒲公英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4ODU2NDY4NA==&mid=2247496555&idx=6&sn=83b00a9c3145037fc813a88becd04a93&chksm=fdd862c8caafebde837ada7e36a42ce093445c9c933033f85748a76078db23c1311b94ff3518&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