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活性氮氧化物交换通量研究获进展

中科院之声  |   2020-08-30 09:25

来源:中科院之声

近期,安光所谢品华研究员课题组在农田HONO和NOx交换通量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刊物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

HONO作为OH自由基的前体物,在大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其对臭氧和光化学烟雾形成的促进作用而引起科学界广泛关注。近年来大量研究结果显示,HONO对于OH自由基的贡献不单单表现在清晨,甚至全天都有重要意义,对OH自由基初始来源的贡献在50%(夏季)至80%(冬季)。考虑HONO已知源汇,通过模式计算得到的模拟值和实际外场观测值差异较大,尤其是白天的HONO浓度,未知源强达到0.06-5 ppbv h-1,但对于具体的来源途径,存在着较大争议。

课题组秦敏研究员和唐科等人于2019年首次利用自动动态箱技术在寿县国家观象台开展了淮河流域农田HONO和NOx交换通量观测。首次同步获得农田土壤HONO和NO排放通量,HONO和NO最大通量分别为7.69ngm-2s-1 和34.52ngNm-2s-1。外场观测HONO通量结果与新鲜土样的测量结果在同一个数量级,在假定混合层高度为300米的情况下,平均土壤排放可以解释大约0.06 ppbv h-1的缺失HONO源,是偏远地区白天HONO的重要来源途径。

该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资助。

wt_a72312020083100747_3a6f12.jpg

图一 外场动态箱系统wt_a72312020083100747_3d8171.jpg图二 外场观测期间HONO通量和NO通量的相关性。实心红点和黑点分别代表降雨前后观测到的数据wt_a42302020831100748_415613.jpg图三 新鲜土壤样品的HONO排放

来源:zkyzswx 中科院之声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zIyNDI1Mw==&mid=2651779441&idx=3&sn=262f5d98d2b09aa61cdc148f0b4d31e8&chksm=bd271b238a509235b7cf512f7dcff63af139ea4b570a091f0720f5a48c8d64bd12b7ac635465&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