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美丽云南微科普
近年来,云南省科协以科普大篷车为主要载体,形成了一套特色鲜明、植根基层、行之有效的科普方法
自2001年中国科协将全国第一辆科普大篷车配发给云南以来,云南省科协高度重视科普大篷车体系建立,紧密围绕科技事业发展的方略,积极服务提升云南公民科学素质,牢牢把握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这一主题,充分利用民族干部普及科学知识,运用民族文化弘扬科学精神,运用民族语言传播科学思想,运用民族科普带头人传播科学技术。
感受科学的神奇魅力
提高公众科学素质
8月16日上午,国门科普大篷车联合行动车队开进腾冲市五合乡联盟社区帕连民族村开展活动。
“快来看,机器人跳舞了!”小巧玲珑的塔米类人形机器人有节奏地下腰、翻身、踢腿……让围观的孩子们惊奇不已。
“这个VR眼镜真是神奇!”体验完VR设备的学生们连连称奇。
每个科普展台都被孩子们团团围住,新奇的科普展品让他们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和神奇。
活动现场,市民还领到《农民科学素质读本——科学知识篇》《农民科学素质读本——实用技术篇》《农民工科学素质读本——健康生活篇》等各类科普知识读本。
“科普大篷车‘开进’盈江县的边境乡镇——太平镇;‘开进’瑞丽市畹町镇名镇;‘开进’临沧市镇康县南伞镇……”包海介绍,接下来,科普大篷车国门沿边科普行动将在盈江、陇川、瑞丽、镇康等县(市)边境乡(镇)顺序逐日开展。
“VR眼镜真有趣”
多形式助力脱贫攻坚
近日,昭通市科协系统在鲁甸县卯家湾安置区、靖安安置区开展昭通市2020年科普大篷车联合行动,助力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早日融入城市生活。科普大篷车以其新颖的展品,实用的科普资料,丰富的内容,妙趣横生的活动吸引着易地扶贫搬迁群众。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整治、反邪教等科普知识图文并茂地浓缩在一块块科普展板上……贴近群众生活,提高群众素质,是这次科普大篷车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一个着力点。
7月10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县科协组织大篷车专家到屏边苗族自治县和平镇路乐村委会普鲁底村举办了“把党旗插在脱贫攻坚一线”香脆李子培训班,全村90余户贫困户参加培训。专家围绕果园中耕管理,对如何防治害虫、整形修剪、果子采摘后管理等知识要点进行详细讲解,并在实地指导中,现场示范了李子树修枝整形的技术要领,解答参训人员提出的疑问。
屏边县科协自开展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以来,充分发挥组织协调职能,利用科普大篷车先后组织专家团队224批次847人次开展了猕猴桃、大枇杷、荔枝、黄精、李子等16类培训156期次,使907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受益,带动32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脱贫。
打造科普移动服务平台
“云南省科协2015年印发了《云南省科普大篷车管理办法》,科普大篷车每年活跃在云南省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全年活动次数均在400次以上,直接受益人数每年不少于80万人次,对推动我省公众科学素质提升,在基层党委、政府及广大人民群众中树立科协形象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海说,近年来,全省各科普大篷车配车单位以科普大篷车为依托,聚拢各部门、各行业、各层次的科普志愿者和专家人才,在全省范围内积极开展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大篷车联合行动和多种形式的公益科普活动。
截至2020年,全省配置科普大篷车112辆,省级自2016年起累计投入对基层大篷车的运行补助资金700万元。制作印刷科普宣传资料超过200万份配发给科普大篷车队伍,其中约60万册还被翻译印刷成傣语、藏语、彝语等少数民族版,开发了藏语、傈僳语、苗语等少数民族语言的科普知识动画视频光碟。为提高基层、边疆、民族地区公众科学素质,完成“科普最后一公里”,打造了强大的科普移动服务平台。
车轮滚滚,都是科普前行的足迹;喇叭声声,都是科普奋进的号角。云南科普大篷车为提升基层民众科普素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极大地满足了基层群众的科普需求,科普之花在云岭大地绽放。
来源:云南日报
来源:wkp2794002909 美丽云南微科普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MDE3NjUxNQ==&mid=2654430103&idx=2&sn=5081a61f5f4eb49a1604350f2d1143d8&chksm=850319fbb27490edf65fa1ea8369f20289c7c15f433cb8bb60df15612584e85a137a21c56f7f&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