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的全国政协会期已经过半,几天下来,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潘建伟总是会场内最受关注的科学家之一。
潘建伟出席了在梅地亚两会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并走到聚光灯下。记者对他所从事的量子通信研究提出了问题:“我们听到一些对于量子通信研究的质疑,大众对于量子通信的认知还相对模糊,请您解释一下量子通信对大众的意义和它的价值。”
“早期量子信息,有些人认为这个东西是伪科学”“创新成果,从它的产生到广泛应用,通常会经过三个阶段”“量子技术正处于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转换的过程之中”……
潘建伟的回答不仅逻辑上令人信服,态度上也展现出真诚与自信,夹带着有关“量子技术”的知识要点传递给公众。
科技创新越是领先,质疑就越多,而直面质疑的科普就显得尤为重要。潘建伟坦陈,量子技术需要大量的科普工作。事实上,多年来,他一直坚持向公众科普量子技术,直面“伪科学”质疑,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支持量子技术。
质疑,是科学精神的精髓。直面质疑,体现出科学家的担当。正如总书记所言,“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在实现创新发展的路上,科普和科研同等重要。
我期待更多科学家做直面质疑的科普,让“高冷”的前沿科学技术带着温度去传播。
内容来源:中国科学报来源:中国科学报
原文链接: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9/3/344182.sht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