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最大的炮仗不是“带着地球去流浪”,而是“疟原虫感染治愈晚期癌症”。1月28日就有消息称,中科院广州生物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陈小平在一场公开演讲中介绍了自己“利用疟原虫成功治疗晚期癌症患者”。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随即刷屏。
但假期刚过,“疟原虫治愈癌症”的表述就受到强烈质疑。质疑来自《丁香园》这类准专业新媒体,也有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专家这样的专业人士。项目的合作者之一,著名专家钟南山院士也低调宣称:“现在看起来有一些苗头,但是下结论太早了。”
虽然还不能说“反转”,至少已有“罗生门”倾向。那些曾经欢天喜地转发的朋友,不知道回想起来是不是有些愧,搞清楚之后又有些悔呢?
但我觉得,这一“八字”还在写“撇”的研究,已经取得的进展固然对不起传播的高调,但也不必因此哀鸣,“疟原虫上天,科学精神落地”。
有一定媒介素养的网友,应不至于成为“疟原虫治愈癌症”刷屏的助攻。新媒体时代辨别信息可靠性的重要法则,就是信息可靠性与媒体的权威性成正比,与惊世骇俗、耸人听闻的程度成反比。“卫星”越大,掉下来的可能性越高。不见兔子不撒鹰,不见实锤不转发,庶几可最大限度避免落入愧与悔的坑里。
不过话说回来,既然追求爆款是人类天性,也就不能要求人人都有那么好的媒介基本功。不要说新媒体时代的普通读者(当然整体上也是这个时代传播的重要参与者),就是当年传统媒体时代的专业机构,也不能要求永远正确。
“治愈癌症”是人类相当长久而至今尚未实现的梦想。有梦想就有迎合梦想的行当,就有造梦师。历史上,大而无当甚至牛皮吹破的“卫星”,着实没少放过。其中有些是出于狂妄无知与善意,有些则无异于胡说八道甚至有意欺诈。时至今日,还有“民科”执迷于找到“永动机”呢。
“疟原虫治愈癌症”不是有意欺诈。严格来说,它是一个有科学理论依据的研究。迄今为止,它的问题是表述不够规范,以及促进了迅速传播的“当年的两张地理分布图”被质疑与实际不符。但是,它的刷屏与遭受质疑,恰恰证明了科学精神,而不是否定了科学精神。
科学命题都可以证伪。理论上,通过指出“疟原虫治愈癌症”不规范、不准确的表述,之前刷屏造成的误读就可以被纠正。而有些“牛皮”,有些“卫星”,理论上永远不能证伪,或者因为种种限制,不给你提供证伪的机会。与此同时,通过循环论证等诡辩术,照样每天“刷屏”。比如一些“中药保健品”“保健器材”的神奇疗效。
对这些被误读的命题,乃至那些别有用心、胡说八道的牛皮,该拿它们怎么办?
其实,对这些信息本身,未必要怎么办。一个健康的言论市场,本身具有自净功能,就像这次自媒体与新媒体对“疟原虫治愈癌症”传播的纠偏。需要公权力(并不完全指政府)出手的,是那些确实损害了私权与公共利益的行为。比如说,用夸大宣传获得不当收益,又比如,用虚假“放卫星”争取项目财政拨款。简单说,“放卫星”且由他去,天塌不下来;落地砸到人必须管,不能无所作为。
来源:澎湃新闻网
作者:宋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