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剪刀”助科学家开发出基因驱动系统

科技日报  |   2019-01-25 09:53

    4.jpg

    根据英国《自然》杂志24日在线发表的一项遗传学最新研究成果,美国科学家利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于实验室小鼠中成功开发出基因驱动系统。这一研究结果不但将改良小鼠模型,还有助于科学家研究复杂的遗传疾病。

    基因驱动,即让特定基因有偏向性地遗传给下一代,使它们的遗传率高于随机几率,即所谓的“超孟德尔式”遗传。人类近来在昆虫中开发出了有效的基因驱动——2018年9月,基于CRISPR的新基因驱动机制,导致携带疟疾的笼养蚊子种群完全崩溃,甚至可让蚊子走向灭绝。但是由于遗传机制的差异,这种系统尚未在哺乳动物中成功开发。

    此次,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研究人员金佰利·库珀及其同事,在实验室雌性小鼠中开发出了一种基因驱动系统。他们使用被称为“基因剪刀”的CRISPR-Cas9进行基因组编辑,来提高小鼠后代遗传酪氨酸酶基因(Tyr)中被特定编辑过的一个等位基因的可能性,具体做法是在配子生产和胚胎发育的不同阶段进行编辑,以优化基因传递。虽然该策略在雄性生殖系中不成功,但在雌性生殖系中,Tyr等位基因的遗传率增加了。研究团队报告说,他们测试的最有效的策略平均会将单个目标等位基因的遗传率从50%增加到70%左右。

    该研究意味着,基因驱动作为一种用于增强特定基因变异在种群中遗传性的策略,其可行性在实验室哺乳动物身上得到了证明。而在将基因驱动用于控制野生小鼠种群之前,还需要开展进一步的工作。

    研究人员总结表示,未来仍需增加雄性和雌性小鼠后代的基因遗传频率,但此次研究所实现的效率,足以满足很多实验室的应用要求。

    总编辑圈点

    构建基因驱动,目的是让特定基因产生遗传优势,经过几代繁殖后传播到整个种群中。拿已经接近成功边缘的蚊子为例,基于CRISPR技术的基因驱动,可以将特定基因遗传给99%的后代,而常规基因遗传率仅为50%。不过,这也是一种有争议的技术,虽然它能消灭疾病、控制害虫,但也有改变整个生态系统的潜力,或具有不可预测的后果,这正是目前一些团体呼吁全球暂停其应用的原因。

内容来源:科技日报

来源:科技日报

原文链接: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19-01/25/content_413762.htm?div=-1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相关推荐 换一换

  • 唐开高
    0
    研究成果
  • 张存岭
    0
    高科技改变生活
  • 田万龙
    0
    基因研究新技术
  • 郑耀斌
    0
    ?
  • 任家良
    0
  • 任家良
    0
  • 任家良
    0
  • 任家良
    0
  • 任家良
    0
  • 任声权
    0
    ?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