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日本科幻大奖与日本科幻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   2019-01-11 01:23


我是日本科幻作家俱乐部的会长藤井太洋。首先,请允许我简单地做一下自我介绍。2012年,我自费出版了第一部小说《基因设计师》。幸运的是,这部作品成了当年日本销量最好的Kindle电子书,第二年由商业出版社早川书房改版加量发售。更幸运的是,这本书还获得了我接下来要介绍的日本科幻大奖的提名。2014年我出版的《轨道云》获得了日本科幻大奖,第二年也就是2015年,我成了日本科幻作家俱乐部的会长。这就是我,一个从完成第一部小说开始到现在才5年的新人。

接下来我们进入正题:日本科幻大奖。在刚才的自我介绍中,我并没有提到自己的获奖作品获得的是哪个门类的奖。这是因为,日本科幻大奖不设门类。日本科幻作家俱乐部的会员们从当年发表的所有作品中选出最优秀的,然后把奖颁给这些作品。不只是小说,漫画、动画、电影、评论、研究等,只要是科幻,都有可能获得科幻大奖。

我来介绍一下评奖过程。在从当年9月开始的两个月期间,经由包括读者在内的受众之手,产生日本科幻大奖的作品清单。这相当于(美国)星云奖的推荐名单。日本科幻作家俱乐部的会员对进入名单的100部左右的作品进行投票,选出进入终评名单的5~6部作品。5名评委经过讨论,从中选出当年日本科幻大奖的获奖作品。

评选标准是各年度最优秀的作品。日本科幻大奖不是专为小说而设置的文学奖。漫画、动画作品、电影以及非虚构的评论,甚至一种现象都可以成为评选的对象。日本科幻大奖设立于1980年,当时很难说科幻已经在日本确立了其价值。当时参与设立该奖项的日本第一代科幻作家如小松左京、星新一、筒井康隆等人疾呼科幻作为表达手段的出色之处——他们不想让这个奖与他们的战友、伟大的漫画作家手冢治虫擦肩而过。

将历年来的日本科幻大奖获奖作品进行统计后,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数据:1980年至今获奖作品中包括小说43部,漫画3部,评论8篇,电影和动画4部,可以说日本科幻大奖还是以小说为主要对象的一个奖项。接下来,为了介绍日本科幻的特征,我们先了解一下获奖作品的亚类。

2017年在成都中国科幻大会演讲的时候我也试着对日本科幻大奖的获奖作品进行了分类,今天我想在一个更大的框架下重新分类。首先来看赛博朋克作品。

日本作家创作了很多赛博朋克作品,仅获奖作品中赛博朋克就占了四分之一左右。我们通过典型作品来看一下为什么会这样。

《言壶》是日本赛博朋克的代表作,这是一部关于计算机写文章的作品。在日本,有关运用了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的博弈论的作品,很多都是作为赛博朋克而创作的。

今年获得日本科幻大奖的《游戏王国》,也可以认为是赛博朋克。这部作品分为上下两部,主人公是在柬埔寨革命中幸存下来的少男和少女。上卷运用了南美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风格,富于幻想而又不失真实感,下卷则描绘了在革命中幸存下来的两个人通过游戏而相识的故事。这部作品很有意思,要是能被翻译就好了。

我与大奖失之交臂的小说处女作《基因设计师》也属于赛博朋克类型。它跟上面介绍的两部作品比起来更像赛博朋克,但并没有“潜入电脑空间中”。为什么呢?因为漫画作品已经将这一世界描绘得淋漓尽致。

如果有人问我日本最出色的赛博朋克作品是什么,我一定会回答是伊藤计划的《和谐》。与癌症做斗争的伊藤从自己饱受药物折磨的肉体中构想出一个“无痛的世界”,利用与病魔做斗争时的闲暇时间,在短短两周内写出了足以在日本科幻史上留名的佳作。我强烈建议还没有读过的人读一下。

赛博朋克作品多的一个原因是计算机的普及。《言壶》里面很明确地写到,用日语写小说的作家们需要用比打字机高级得多的文字处理器,所以他们对作品被从自己的手中收走的忧虑并不是杞人忧天。但是,为什么在日本没有潜入网络空间那样的作品呢?

这是因为其他领域对此已有详尽描写。这就是大家熟知的《攻壳机动队》。这部作品没有获得日本科幻大奖让人很是费解。卓越的漫画家士郎正宗将赛博朋克文学的高密度信息和富有民族特色的世界这两大特征融入了这部杰出的漫画作品。当然,之后产生了很多效仿《攻壳机动队》的漫画和科幻小说,但是鲜有作品能够达到士郎正宗的高度。

现在出现了一批年轻作家,他们把《攻壳机动队》当成理所当然存在的东西,在“我要当小说家”一类的轻小说投稿平台上,形成了一个以移动到游戏空间为主要内容的异界转生系列。

下面讲一下日本的硬科幻。这个领域与英语世界的作品惊人地相似。例如有关发明、发现、探索、科学技术的描写不可避免地增多,尽管这个类型的作品很少获得日本科幻大奖。

首先从谷甲州开始介绍吧。他的新作《哥伦比亚零》系列获得了第36届日本科幻大奖。这部“航空宇宙军史”讲述了可以称为近未来的21世纪末开始的宇宙战争世纪的故事,超强的现实感扑面而来。我没有见过哪部作品中的宇宙战争描写比这个系列的作品更符合物理规律。

然后是我的《轨道云》。在这部科幻小说中,来自日本、伊朗和美国的立场各不相同的工程师联手阻止朝鲜利用轨道武器发起恐怖活动。作品描写的并不是遥远的未来的事情,坐在宇宙飞船里的也只有两个人,是一部“脚踏实地”的科幻小说,其中对轨道武器的宇宙物理学的描写尽可能做到了正确。这部作品也获得了日本科幻大奖。

接下来是小川一水的《第六大陆》,讲的是某大企业的年轻女继承人在月球表面建婚庆公司的故事。故事整体风格轻松,但也描写了在低重力环境下如何做饭,如何灵活运用风化层防止来自太阳的辐射,以及中国深度利用空间站开发太空的情况等。对在太空开发类科幻中经常被忽视的空气质量也有明确表述,这也是该作品的特征。这部作品好像已经被翻译成中文了,我强烈建议大家读一下。

幸运的是,野尻抱介的《太阳篡夺者》也被翻译成了中文。这部作品描写的是从水星喷发出的物质导致日照量减少,人类因此濒临灭绝的危机。这是第一次接触类科幻,也是太空开发类科幻,是一部大家在谈到硬科幻时会浮现在脑海中的作品。与其他国家作品中往往以军人或立场与军人类似的出场人物作为主人公不同,这部作品的主人公是一个拥有自由意志且言行不墨守成规的学生。

在这里稍微跑一下题。大家应该都知道《星际迷航》吧?《星际迷航》不是硬科幻,但是毫无疑问,它催生了硬科幻的大量粉丝。《星际迷航》中随处可见英语世界硬科幻的基本元素,如军人的太空探测、各种外星人、与多元文化的接触、行星的样态等。那么,日本的《星际迷航》是什么呢?

是《高达》。这部描写少年长大成人的故事和人类之间的太空大战的科幻动画系列持续了30年,衍生出诸多派生作品。很多科幻作家是看着《高达》长大的。推动《高达》剧情发展的不是与外星人的交流,不是第一次接触,也不是时间悖论,而是现在地球上正在面临的问题,因而不属于硬科幻。

本来是想介绍所有的亚类的,但是时间不允许,所以我挑最重要的来说。这里我想把“宇宙浪漫”作为日本科幻的一个类型来介绍,其代表作是漫画作品。

来看梦枕貘的宇宙浪漫《吞食上弦月的狮子》。这部作品描写了螺旋收藏家在幻视中看到螺旋阶梯升向新宿的天空,而神似宫泽贤治的诗人则看到了只有自己能看到的巨大的鹦鹉螺的幻象,两人一起去解开宇宙之谜。在这部力作中,出场人物在如梦如幻的故事空间中往来穿梭,他们的讨论最终指向以佛教为基础的宇宙论。这部作品获得了第10届日本科幻大奖。类似作品在日本科幻中有很多。

第15届日本科幻大奖颁给了短篇集《导演战争的众神》,该作品集以作者想象的各种各样的宇宙为舞台,描绘了神话与战争的故事。

我认为为这些作品奠定基础的是手冢治虫的《火之鸟》。这部收录有12篇作品的选集围绕长生不老的宇宙生命体火之鸟展开,对从古代到超未来的世界均有涉及,是最大规模的宇宙浪漫作品。手冢治虫是1954年开始创作这一作品的。这是被称为日本第一代科幻人的小松左京、星新一等人出道之前的事情。而早早登上文坛的安部公房写《R62号的发明》是在1956年,由此可见手冢治虫有着卓越的先见之明。手冢后来也加入了日本科幻作家俱乐部。如上所述,《火之鸟》是日本科幻的原点,是同好的作品。

上面我介绍了在动画和漫画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况下,日本的科幻作家都创作了哪些作品。我想大家已经意识到了,虽然也有直来直去的作品,但整体倾向是别出心裁的作品在增多。一直在支持这些作品的,是热心阅读、认真咀嚼这些或显晦奥的作品,并相互交换意见的日本科幻文学的忠实读者群。能为这些读者们写作的作家没有理由不创新。日本科幻中出现了许多可以称为文学革命的作品。接下来我来介绍一些这样的作家。

首先是一部以异形后人类为题材的作品《满勤之徒》。作品以超未来为舞台,描写了以前曾经是人的生命体如何为分配给自己的工作而苦恼,如何建立与朋友的关系、经历初恋、走上旅途等。日语中有很多来自中文的汉字可以使用,因而有极强的造词能力。作者酉岛传法在作品的第1页就造了20个词,表达了一种独特的视角。这部作品带给人一种压倒性的读书体验,获得了第34届日本科幻大奖。酉岛传法现在正作为主流文学的标志性人物活跃在更广阔的领域。

圆城塔有关智慧生命体的作品集《自指引擎》分为21个片段,作者后来获得了芥川奖。他用胜过主流文学的绝对易读的文体描绘出了一个现代数理逻辑学般的世界。这部作品集还被翻译成了英语,获得了授予平装本科幻小说的科幻奖项——菲利普·K·迪克奖。我强烈推荐大家读一下这部作品。

接下来这部作品《机械芭蕾》的作者津原泰水先生这次也来到了长春。这是一部把超现实主义、赛博朋克和硬科幻融合在一起的杰作。我不理解这部作品为什么没能拿到科幻大奖。

最后介绍的三部作品,都是漫画、动画完全无法涉足的作品,这就是日本的科幻作家正在进行的挑战。感谢各位聆听我的长篇大论,如果因此能使各位对日本的科幻产生哪怕一点点兴趣,我将颇感荣幸。

本文为藤井太洋在2018年“互联网+”时代中日科幻高峰论坛上的演讲。


作者简介

藤井太洋,1971年生,日本SF作家俱乐部第18任会长。从国际基督教大学中途退学后,从事过舞台美术、插图画家等工作,后在东京一家电脑软件研发公司任工程师。2012年用智能手机写作的电子书小说《基因设计师》荣获当年Kindle销量冠军,并以此为契机走上了创作道路。2013年,他开始以职业作家身份创作《轨道云》,该作品获第35届日本SF大奖、第46届星云奖日本最佳长篇奖。

译者简介

孙胜广,1983年生,河北邯郸人。现任教于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日文系。主要从事中日文学文化比较研究,具有较丰富的中日笔译、中日口译、中日同声传译经验。



本文转载自《科普创作》2018年第4期。

《科普创作》是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刊,以刊登科普科幻原创作品及评论为主,刊物为季刊,每年3月、6月、9月、12月的20号出刊,欢迎投稿订阅。投稿邮箱:kepuchuangzuo@126.com;联系人:姚利芬。




来源:kpzj010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5MzQ2MzA4Mw==&mid=2247486388&idx=1&sn=9398a8f01af0da7a7eaa5439e48b8a9a&scene=0#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