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扶贫精选论文】践行网络扶贫,统筹推进五大工程

中国通信学会  |   2019-01-04 01:21

网络扶贫精选论文】专栏由中国通信学会开设,用于发布2018“推进网络扶贫优秀论文”征集活动所收集到的精选论文,每周不定期发布,欢迎您关注和订阅!

践行网络扶贫,统筹推进五大工程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规划所 王莉 付倩

摘要: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启动了大规模扶贫工作,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我国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新手段。2016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颁布了《网络扶贫行动计划》,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以网络覆盖工程为通道、农村电商工程为动力、网络扶智工程为核心、信息服务工程为支撑、网络公益工程为保障,形成全国多级多方联动的网络扶贫工作局面,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在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网民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网络扶贫取得显著成效。

“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到2020年让几千万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刚性目标、底线任务,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新部署新要求,深入实施《网络扶贫行动计划》,加大深度贫困地区网络扶贫实施力度,完善网络扶贫东西部协作机制,决胜脱贫攻坚战,努力将贫困农村建设成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宜居乡村。

一、网络扶贫内涵日臻完善

近年来,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全面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也为消除贫困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和新路径。扶贫开发贵在精准,精准的关键在信息化。互联网具有便捷、扁平、规模、集聚、普惠五大优势,与传统扶贫方式相比,网络扶贫发挥互联网的通道和平台作用,汇聚资金、技术、人才、物流等资源,快速通达贫困地区,解决农村地区医疗、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

网络扶贫是脱贫攻坚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网络扶贫行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一)网络扶贫行动是落实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重大举措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加大‘互联网+’扶贫力度”,从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实施电商扶贫工程、开展互联网为农便民服务等方面提出要求。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发挥互联网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更多困难群众用上互联网,让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出乡村,让山沟里的孩子也能接受优质教育”,这一论述为我国新时期下的扶贫工作指明了方向。

2016年7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要求:“实施网络扶贫行动计划。构建网络扶贫信息服务体系,加快贫困地区互联网建设步伐,扩大光纤网、宽带网有效覆盖。开展网络公益扶贫宣传,鼓励网信企业与贫困地区结对帮扶,开发适合民族边远地区特点和需求的移动应用,建立扶贫跟踪监测和评估信息系统”。

《“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提出“大力推进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互联网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以信息化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深入开展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工作,引导企业承担市场主体责任”,“加大对边远地区及贫困地区的网络覆盖与投资力度,通过移动蜂窝、光纤、低轨卫星等多种方式,完善边远地区及贫困地区的网络覆盖”。

(二)网络扶贫行动提供了脱贫攻坚新路径

2016年10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网络扶贫行动计划》,提出实施“网络覆盖工程、农村电商工程、网络扶智工程、信息服务工程、网络公益工程”五大工程,为我国“十三五”时期的网络扶贫工作提供重要指引。《网络扶贫行动计划》明确要求:推进贫困地区网络覆盖,推动网络设施延伸到贫困地区的每个角落;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要发挥“互联网+”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通过开展网络远程教育、加强干部群众培训工作、支持大学生村官和大学生返乡开展网络创业创新等举措,不断提高贫困地区教育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建立网络扶贫信息服务体系,搭建全国大集中的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实现扶贫对象信息采集、动态管理,实现扶贫对象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脱贫,实现扶贫开发相关部门的数据共享;开展网络公益系列活动,营造人人参与扶贫的良好氛围。各部委积极响应《网络扶贫行动计划》。

财政部、商务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等部委先后发布政策文件,支撑重点领域网络扶贫工作开展。财政部、商务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关于开展2017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通知》,综合示范工作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在全国范围内培育一批能够发挥典型带动作用的示范县,电子商务在便利农民生产生活、助力扶贫攻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商务部开通电商扶贫频道汇总信息平台,汇总国内代表性电商企业的扶贫频道链接,以及221个国家级贫困县在各大电商平台开设的地方特色馆链接,集中反映了电商扶贫的最新进展情况。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计划到2020年实现贫困地区教育总体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实现建档立卡等贫困人口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农业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整省推进示范的通知》,提出2017年在辽宁、江苏、江西、河南、四川和吉林、黑龙江、浙江、重庆、贵州等10省市开展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整省推进示范。

各级地方政府也积极的响应《网络扶贫行动计划》,甘肃省、四川省、贵州省、重庆市、湖北省、山东省、安徽省、山西省、河南省等相继发布网络扶贫行动实施方案。方案中均明确提出根据网络扶贫行动计划的部署要求,结合各部门职责和任务分工,制定重点工作方案;积极推进网络设施、农村电商、公共信息服务、教育扶智等覆盖贫困地区;整合资源,上下通联、纵横协同、政企合作全面落实网络扶贫工作。

(三)“网络扶贫”持续助力新时代脱贫攻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正式进入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转变,但脱贫攻坚的任务依然艰巨。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扶贫开发工作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报告指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明确表示要“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十九大报告就新时代脱贫攻坚工作做了全面部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新任务、新要求,“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是新机制、新策略,“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是新方法、新手段,“做到脱真贫、真脱贫”是新责任、新担当。

二、实施五大工程,为网络扶贫工作提供指引

(一)网络覆盖工程——打通贫困地区“最后一公里”

我国持续推进“宽带乡村”、“村村通工程”、“电信普遍服务试点”等工作,贫困地区宽带网络建设提速,宽带业务加快普及,有效缩小了城乡“数字鸿沟”,使贫困地区群众也能利用互联网享有更多获得感。

不断深化贫困地区网络覆盖。2015年底,工信部联合财政部启动实施了三批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工作,支持全国27个省(区、市)约13万个行政村开展光纤宽带建设和升级改造。电信运营企业因地制宜采用多种无线技术手段加快移动宽带网络向行政村、自然村延伸,加快移动宽带网络普及。截至2018年3月底,我国行政村通光纤比例超过95.5%。11.7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通宽带比例已达到93%;全国4G网络覆盖行政村占比达到95.1%,全国农村宽带用户接近1亿户。

宽带网络提速降费惠及贫困人群。国家实施提速降费专项行动,要求在实施电信普遍服务地区,网络资费不得高于其他地区,鼓励基础电信企业积极主动面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推出优惠网络资费套餐。三大运营商响应“提速降费”号召,设置精准扶贫专项资金、专项补贴,提供专属优惠套餐,降低贫困群众互联网使用门槛。中国电信在多省推出贫困地区专属低门槛资费套餐,固定宽带网络资费近两年下降幅度均达到50%,相比城市价格普遍低20%左右,其20M宽带产品已降至15元/月。中国移动推出贫困地区专属优惠资费,贫困地区客户凭有效证件可在原有通信消费的基础上每月额外免费领取一定的省内流量或通话时长,可订购扶贫专属区域流量包,单独办理宽带可享受最低7折优惠。中国联通针对贫困人口订制专属优惠资费套餐,给予标准资费基础上七折优惠。对异地搬迁贫困户,在预存话费送手机的基础上再给予一定额度的优惠,并提供“飞天1元流量不限”的优惠产品,有效解决了搬迁农户上网贵、上网难问题。

(二)农村电商工程——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电商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有力抓手,为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拔掉贫根、穷根,关键是要靠产业扶贫。我国深入实施电商扶贫工程,带动贫困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农民增收致富。

在企业层面,互联网企业在电商平台的显著位置开设贫困县地方特产馆、扶贫产品频道,与贫困地区政府、企业和农户等对接,极大拓宽了农产品销路,推动贫困地区农产品实现了规模化、品质化和品牌化发展。电商企业广泛开展用工扶贫,将岗位招聘向贫困地区倾斜。针对物流、客服、仓储管理等多种工作岗位,电商企业优先录用建档立卡贫困户,增加了贫困人口就业机会。此外电商企业还通过建立起“市-县-乡-村”的四级物流体系,实现物流体系毛细血管化;为贫困人群提供普惠性、多样性、针对性的互联网金融服务,支农惠农。

在政府层面,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精选项目,通过推广“政府+贫困户+龙头企业+电商平台”的产业扶贫模式,将产业扶贫资金等向定扶贫困村倾斜,鼓励贫困户做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中小微型项目;通过中央财政资金引导带动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工作,稳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发力,为贫困人群提供农村电商基本技能培训服务,支撑农村电商发展。

京东以“原产地直采+自营”模式,已开设127个“扶贫特产馆”,其中包括河北、陕西、四川等8个省级扶贫特产馆,上线特色产品逾2万种,帮助贫困地区打造特色品牌。通过自营直采、众筹扶贫等模式,在国家级贫困县开展扶贫,上线贫困地区商品超300万种,实现扶贫农产品销售额超200亿元,累计为10万户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带来收益。四川扶贫特产馆直接帮助了600家四川各地的合作社,已覆盖11个市州、41个县、1500余种农特产品,累计销售额超过9000万元,实现贫困户户均增收590元。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联合唯品会,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发起成立“妈妈制造·土族盘绣合作社”,打造特色电商精准扶贫平台“唯爱工坊”。合作社帮助土族妈妈们发挥盘绣特长,让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互联网+”得到商业化的运营和推广。贫困户祁生敏通过“唯爱工坊”平台销售手工制作的盘绣T恤,带动十几个贫困妇女脱贫致富,人均月收入达到3000多元。

河北省平乡县艾村依托毗邻县自行车产业园区这一优势,大力发展童车电子商务和家庭手工业融合。目前,艾村电子商务经营户近200多户,与电商配套的家庭手工业60多家,800多名贫困村民参与,年人均增收2万多元。“互联网+家庭手工业”还带动了平乡县物流产业兴起。平乡县已有年吞吐量10万吨以上的大型物流仓储企业34家,业务覆盖全国各大货运专线。

(三)网络扶智工程——增强贫困地区内生动力

扶贫先扶智,摆脱贫困的关键在于教育。我国通过不断提升农村地区教育信息化水平,推广“互联网+教育”的网络扶智模式,不断提高贫困地区教育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推动贫困地区教育水平提高。一方面通过“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这“三通两平台”的全面实施,面向教育发展落后地区和特殊人群,提供公益性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使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另一方面,通过发达地区的优质学校与贫困地区学校课堂远程对接,由城市一线优秀教师担当主课堂教学,由乡村学校作为第二课堂,以远程直播或录播的形式为农村学校提供优质教学资源,有效提升乡村教师的教学能力,让贫困地区的孩子共享大城市优质学校的教育资源。

提升贫困人口数字素养和专业技能。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企业等社会各界积极开展互联网应用培训,形成了上下联动、政企合作、同心为民的培训格局,贫困人口数字素养大幅提升,使用在线公共服务的技能障碍逐步消除。农技部门、农业科研单位等主体充分应用互联网手段,以文字、语音、视频相结合的形式,为贫困人口开展农作物种植、农机使用、农业政策等相关培训。让农民更加便捷的获取农业技能,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增添新动力,变“输血”为“造血”。

福建省实施“农村中小学宽带网络接入工程”,覆盖到23个贫困县学校数的85%。实施 “全面改善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程,安排专项经费3.5亿元用于贫困地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其中购买数字教育资源464万元、购买计算机约2.2亿元、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约1.2亿元。建设“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已完成72个应用的接入,汇聚整合了近140万条的学科基础资源,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小学免费提供教育资源服务。

辽宁省为满足偏远地区农村贫困人员的培训需求,在100多个乡镇设立农村劳动力技能远程培训站点,实现远程培训全覆盖。根据农村劳动力需求播放适合当地产业发展的远程培训内容,在课程播放结束后派遣具有实践经验的优秀教师、专家团队深入村屯为农村贫困人员给予实地指导。目前已开展20个专业、36个班次的集中培训。

(四)信息服务工程——促进贫困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

信息服务是精准扶贫的有力支撑。通过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线上线下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平台,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贫困人口通过网络也能享受与发达地区一样的公共服务。

国务院扶贫办持续完善和推广使用全国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建立全国网络扶贫行动大数据分析平台,实现网络扶贫行动五大工程开展情况的信息采集、动态管理。各级扶贫部门利用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开展扶贫对象信息采集、动态管理以及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实现扶贫对象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脱贫。西藏利用大数据精准定位贫困人口59万人,并按照13个致贫原因进行分类,建立起全区建档立卡信息系统。

电子政务下沉乡镇,“省-市-区县-乡镇-村”的五级综合信息服务体系逐步建立。“一网审批”模式解决农村办事“最后一公里”,乡镇农村办事流程极大简化,同时也提供了村民自治的新模式。海南省建成全省“一张审批网”,实现网上审批和审批信息高度共享和公开,已覆盖44家单位、19个市县、219个乡镇(区),3028个村,覆盖率达到100%,2014年以来累计办件达390余万件,真正做到让群众“足不出户”轻松办事。“为村开放平台”项目让村民利用微信公众号,开展乡村治理、生产生活交流、社群互助等活动。截至2017年底,全国有16个省的5500多个村加入了“为村计划”,其中包括18个贫困县、168个贫困村。“为村计划”在扶贫重点地区山东省菏泽市、四川省广汉市等已经实现全域覆盖,163万村民实名注册加入自己的村庄,互动超过1.5亿次。

远程医疗服务向基层、偏远和欠发达地区延伸,推进农村贫困人口“一档一卡”建设,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截至2017年,全国6800多家医疗机构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对外接入13家国家级医疗单位,覆盖区内7家自治区级医院、22家市县综合医院、196家乡镇卫生院,门诊慢性病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47万名慢性病患者因此受益。卫生计生部门管理新农合(城乡居民医保)的省份均已实现省内异地就医结报,跨省就医患者转诊工作已基本实现。截至2017年8月,全国共开通1518家跨省就医定点医疗机构,遍布31个省份。新农合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已覆盖辽宁、吉林等9个省份的1.5亿参合人口。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的“一站式”结算平台已覆盖全国超过96%的县(市、区、旗)。

(五)网络公益工程——引导社会广泛参与脱贫攻坚

网络公益工程是脱贫攻坚的保障。通过强化线上线下公益资源协同,充分调动网信企业、公益组织和广大网民等各方的积极性,逐步形成了争先恐后、人人参与的网络扶贫局面。

2017年,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网信企业共同发起成立“网络公益扶贫联盟”。网信企业和贫困地区基于互联网开展互动和协作,把互联网思维和方法注入贫困地区,逐步盘活贫困地区的资源,对贫困户进行“扶智”与“扶志”。北京、上海、福建等东部省市充分发挥互联网企业、技术、人才资源集聚等优势,深入开展面向中西部省份的网络扶贫帮扶。

政府机构、企业组织等积极开展网络公益活动,利用自身公益帮扶平台,开展形式多样、多方参与的在线募捐活动,对接扶贫部门信息库,直连贫困人口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精准投放专项资金,资金募集和投放过程更加透明、公正。

共青团中央成立专门网络筹款管理部门,统筹网络筹款资源渠道,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精准提供助学金,截至2017年10月底,通过青基会等公益平台筹款约950万元,累计资助7780名贫困学生。全国妇联依托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等公益平台,实施网络众筹扶贫项目815个,网上募集社会扶贫资金1.69亿元,开展了“春蕾计划’、“母亲水窖”等公益活动,向贫困县约15万名婴幼儿发放营养包,为10万名建档立卡贫困儿童提供重疾险。腾讯公益平台提供了帮扶主体与被帮扶对象之间的融通渠道,2017年筹集了30亿元的捐赠款,1.47亿网民参与了3.5万个公益项目。

三、深入推进网络扶贫行动,巩固网络扶贫成果

(一)继续深化网络覆盖

加速推进贫困地区网络覆盖。到2020年,网络扶贫取得显著成效,宽带网络覆盖90%以上的贫困村,建立起网络扶贫信息服务体系,实现网络覆盖、信息覆盖、服务覆盖。加快实施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工作,将多种技术应用于贫困地区的网络覆盖。对于光纤不易通达的贫困地区,第三批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可因地制宜采用卫星+3G/4G/FTTH、微波+FTTH/4G等技术方式实现特殊地区的网络覆盖。在灾害多发、公网抗毁能力薄弱地区预置必要的自主卫星等移动应急手段,提升电信普遍服务设施的防灾能力。加快推动贫困地区的宽带发展,缩小城乡地区数字鸿沟,带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化水平提升,

(二)加快电商入村进户

持续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开设特色频道,实现对全国所有国家级贫困县的全覆盖,降低电商平台与贫困农村、贫困户的合作门槛。由政府牵头,加强当地电信运营商、交通、商贸、金融、邮政、供销等各类社会资源合作,健全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持续支持各类农村电子商务运营网点积极吸收农村贫困人口、妇女、残障人士等就业,实现脱贫增收目标。

(三)坚持网络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

要更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实现东西部扶贫协作,开展网络远程教育。协调相关资源,支持贫困地区中小学建立远程教育课室,推动城市优质教育资源与贫困地区中小学的对接。组织各类教育培训机构,依托现有资源建立面向贫困农村的互联网教育资源应用平台,提高贫困地区学生教育水平,提升贫困户生产技能,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四)创新信息服务体系

建立七个一的信息服务体系,包括构建统一的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搭建一县一平台,完善一乡(镇)一节点,培养一村一带头人,开通一户一终端,建立一户一档案,形成一支网络扶贫队伍,构筑贫困地区民生保障网络系统。持续推动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基层延伸覆盖,优先拓展脱贫急需的生产生活服务功能,让群众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

(五)深入推进网络扶贫公益

动员全体网民自愿参与网络公益扶贫,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构建人人参与的网络扶贫大格局。慈善组织与社会团体,充分应用互联网平台,开展网络公益扶贫系列活动,充分挖掘网络公益扶贫的理念内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励全体网民积极参与,开展各具特色的消费扶贫活动,使网民成为网络公益扶贫的参与者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六)推进网络扶贫经验国际化

构建我国网络扶贫经验国际化的立体体系,充分利用互联网方式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和国际机构在网络扶贫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广我国网络扶贫经验。搭建网络扶贫经验交流分享平台,努力成为汇集我国和国际扶贫发展经验的信息中枢。继续深入履行减贫国际责任,积极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更大的力量,与其他国家共同为如期完成2030年前消灭极端贫困的宏伟目标不懈努力。


“版权归中国通信学会所有,保留一切权利。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摘抄、复制、翻译和转载部分或全部内容。


来源:china_cic 中国通信学会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xNTA3ODUxMA==&mid=2247484808&idx=5&sn=a08edf9ba06a0aa63ecc483b3c8746e0&scene=0#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