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 | 王永炎:中医人要继承创新,用多元手段评估出共识疗效

中华中医药学会  |   2018-12-30 01:48

小编说:

近日,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五届岐黄论坛在京举行。会议以“传承创新发展,助力健康中国”为主题,旨在更好地发挥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引领作用,促进中医药创新与发展,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会议主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在专题报道中提出,中医学者们必须有文化自觉,要继承中医学的原创思维与原创优势,以治未病、辨证论治为核心,朝向现代难治病,以循证医学与叙事医学及医学统计学,多元化、多层次的设计观察评估出共识疗效,是当今医学的总体任务。

王永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央文史馆馆员。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所长。曾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先后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医学、中药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原卫生部学位委员会及中国药典委员会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主任委员等职。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当前,世界上各个国家、地区多以经济建设为主题,追求经济总量的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价值取向对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产生了极大影响,导致人类生活方式和社会行为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由此带来种种健康、疾病和社会问题。

中医药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世界唯一全面、系统传承下来的医学。中医学者们必须有文化自觉,要继承中医学的原创思维与原创优势,以治未病、辨证论治为核心,朝向现代难治病,以循证医学与叙事医学及医学统计学,多元化、多层次的设计观察评估出共识疗效,是当今医学的总体任务。

认清形势,与时俱进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国学国医带来回归重振的前所未有机遇,但如今仍处在统筹共谋发展时期,激励我们去争取真正春天的到来,从根本上转变弱势学科的状态。

当前,中国处在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与信息智能并行的时代。自从墨子号量子卫星发射成功,我国科技界从跟随者跃升而为领导者之一。单光量子不可分割勿需重复的理念,对中医学基础与临床研究有什么影响?大数据的数据之“大”怎样变成“活”数据,中医药研究的非线性不确定性数据背后隐匿着混沌的信息,并非是无序混乱无用的,如何融入我们的研究工作?这都是学人需要认真思考的。任何学科都重视始源,因为它关乎未来学科的走向,中原流域基于史前期的天文、地理、物候、气候等观测出河图洛书与负阴抱阳、冲气为和的太极图,是气-阴阳五行学说的哲学基础。今天的学人尚缺乏关联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的研究。

中医学具有科学与人文的双重属性,社会价值观的异化、技术进步的同时带来一些医务工作者的冷漠与傲慢,与病人的距离远了。近世,叙事医学的兴起、人文医学的推广和医学伦理的教育都需要重塑以适应大健康、大卫生社会的发展。

中药学研究最迫切的是上市后临床再评价,尤其是安全性临床评价尚未真正列入日程,禁忌症、副作用、不良反应等安全性指标内容“尚待研究,尚不明确”,普遍于注册后没有补齐,不能符合国家用药的国际规范。中成药新药先天不足、后天失养的状况没有根本的改变。

医学人文伦理的淡化,造成临床研究缺位现象难度增加,又逢中药新药研发冷潮期的十余年,循证医学体系临床实验观察报告减少,国内中医药刊物中临床研究观察报告稿源仍然不足。新兴交叉学科合成生物学与结构生物学对天然产物研发的推进,化学生物与生物化学整合,深化代谢组学的启示,等等。中医学人较为普遍对高概念、大数据时代的信息沟通不足,对于信息、智能、西化、融合处于认知学习阶段,需要知识技能的进一步更新。因此,急切需要融入病证疗效的临床基础与研发工作中去,以与时俱进的姿态探索方法学的改进,学用象思维原发创生性,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医学研究要把握高概念特征

医学是人学。在自然哲学引领下,医学的本质是研究人的生命,举凡与人的生命相关的学问均与医学相关。以人为本,增进健康、疗伤治病则无分中医与西医,也无分传统与现代。医疗的功能是减轻病患的痛苦而尽享天年。人生苦短,在步向年老气衰时通过养生治未病,“守静笃”、“护正气”争取参与社会活动,能做力所能及的工作,“死而不亡者寿”。因此中医研究无论基础与临床都需要把握高概念特征,首先是科学与人文的融合,重视“仁德”理念重塑医德伦理,克服经济大潮中社会价值观的变异,营造和谐团结进取的学术氛围,建设好开放、包容、创新的学术团队。鼓励学人为团队修身,为事业出力的良好作风、学风与文风。

要重视复杂性与关联性研究。本世纪兴起的叙事医学在我国刚起步,关键在于医务人员同理心的培育,尊重疾病故事,认真聆听患者的苦痛,在场体验感同身受,及时予以精神抚慰,引导患者积极抗病的力量。我们应当重新审视与运用伦理学与心理学制作常模与循证证据整合评价临床共识疗效。中医学人要坚守中华民族优秀的一脉相承的传统文化,不仅要体现中医原创思维与临床医学优势,同时要善于吸纳其他国家的文化养分与科技成果。中医学与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在临床,以共识疗效为目标展示医学的生命力。

全科医学与早临床、多临床

早临床多临床是强化临床研究基本功的关键步骤。全科医学是面向个体家庭与社会,集合了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与叙事医学相关内容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全科主要在农村乡镇、城市社区一级医疗机构医务工作中体现,下农村、牧区、厂矿为基层医疗服务。北中医56级学生在读六年间三下农村、两下厂矿,见习周期累计两个学期,每个学生诊疗人次在5000至10000例,总结出熟读一本案头书、早临床、多临床是锻炼基本功的重要经验。近年,江西中医药大学创办的岐黄书院,培养的专业硕士生,下农村、下基层实习,缘于城市三级医院与农村乡镇医疗机构疾病谱差异很大,学生治上呼吸道感染能配方一剂煎服退热,暴发火眼两剂煎服愈病,则非常有利于巩固专业思想而热爱中医药学。

中医与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绝非一人可以完成,凝练科学问题,设计假说、方案与技术路线,组织临床观察,适时调整计划及至预期结果的总结评价等等,都要靠团结进取的学术团队,团队的每个成员都应具有为团队修身、为事业出力的品行。团队的首席必须以“仁德”为怀,仁德就是力量,是社会的规范,也是人文准则。国学传统以敬代静,“守静笃”“护正气”“敬恕和”“敬”是主体敬畏谦卑之德;人的聪明智慧禀受父母师长学派,理应敬畏,一切科技成果都要符合公理数学表达,经过时间实践的检验,必须谦卑。“恕”是关键,团队中的众人平等、包容、友好相处,共同营造和谐开拓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项目首席要善于发现和调整人际间的矛盾,维护团结十分重要。

要重视学科始源,追踪演化发展指导临床实践。史前期的河图洛书与负阴抱阳的太极图,确立了一元和合的气—阴阳五行学说,符合高概念复杂系统关联性研究的特征。缘于此,象思维回归中国人的智慧,“尚一”“尚同”的哲学重视太虚原象、道通为一的原发创生性。不仅知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还必须思考“道生一,一生二,二数神”,二即阴与阳,形立而神生,重视心灵哲学。我们从不否定还原分析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而且具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可以互补互动。然而在还原论被捧上神坛,国学国医在历经屈辱百年倍受压抑挫折中重生,必须以中医学原创思维指导临床与基础研究,朝向民之需、国之用的共识疗效,以筚路蓝缕之志付出不懈的努力。

从东学与西学、差异与融合的大背景看,中医与西医整合是历史的必然,中医药学科研究与高等教育应体现中医中药与理化生物学整合、象思维与概念思维的整合、系统性研究与描述性研究的整合,中医药正处在生命科学与人文哲学融合互动的高概念时代,学科知识技能正在进步,以辨证论治的疗效带动了学科框架的更新,以中华民族的“尚一”、“尚同”的哲学智慧进一步完善医学体系。

为中医药学科由弱向强转化,冀望青年中医学人竞业奋争,向你们鞠躬致敬!(王永炎)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官方号

本微信号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官方微信,邮箱:xinxibu102@126.com

来源:cacm01 中华中医药学会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Nzc0NDkxOQ==&mid=2649653223&idx=1&sn=31ab50f53b853853c8f240b630d4db70&scene=0#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