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海洋科技创新 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世界海洋科技论坛暨2020海洋学术(国际)会议在青岛举行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  |   2020-08-14 14:03

来源: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


8月13日,第二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系列活动之一——世界海洋科技论坛暨2020海洋学术(国际)会议在青岛举行。年会根据山东和青岛特色,设置了“海洋强国建设”板块和世界海洋科技论坛,聚焦“蓝色动能”,搭建海洋科技创新平台。论坛旨在深入落实海洋强国战略,加强国际海洋科技领域交流,聚集全球海洋人才、学术、产业资源,打造海洋学术交流高端平台,搭建“双招双引”平台和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的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怀进鹏,山东省委副书记杨东奇,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自然资源部总工程师张占海,中国海洋学会理事长陈连增,中国工程院院士、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海洋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管华诗,中国工程院院士侯保荣,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海洋学会荣誉副理事长、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主任周守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主任、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吴立新,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蒋兴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李华军,中国科学院院士、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主任戴民汉,自然资源部北海局局长郭明克,山东省科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纪洪波,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理事长、中国海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院长孙松,中国海洋学会秘书长、自然资源部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主任林明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所长王凡,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所长吴能有,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副所长乔方利,青岛市委副书记王鲁明,山东省科协副主席、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党委书记王英龙,山东省委副秘书长赵晓晖,青岛市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姜剑超,青岛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王建等领导和国内外院士专家出席开幕式。

开幕式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执行秘书兼助理总干事弗拉基米尔·拉贝宁(VladimirRyabinin)代表海委会向论坛发来视频贺信;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副主席怀进鹏,山东省委副书记杨东奇,自然资源部总工程师张占海,中国海洋学会理事长陈连增分别致辞。

论坛颁发了2019年度海洋科学技术奖和海洋优秀科技图书。2019年度特等奖为中国海-西太平洋地质地球物理特征综合研究与系列图编制项目,获奖主要完成单位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等6家单位,获奖主要完成人张训华等15人;发布了“新一代海洋三维高分遥感技术”等十大海洋科学前沿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和海洋科技指数。

 

盛会启幕,共话海洋科技

本次论坛主题为“加快海洋科技创新 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由中国科协和山东省政府主办,中国海洋学会、青岛市政府、山东省科协等共同承办,中国海洋学会、山东省青年科学家协会、青岛市科学技术协会共同执行。8月7日-11日,海洋成果转化暨“双招双引”对接会和各分论坛已陆续举办。

期间,来自中国、澳大利亚、丹麦、俄罗斯、美国、意大利、印度、英国等8个国家的海洋科技领域知名院士专家,以及国际组织代表、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企业高管及技术代表等,通过现场或线上的方式参会。嘉宾们围绕滨海湿地保护与修复、深水油气资源与水合物开发、海洋生物医药研究与开发、海洋观测与探测技术、海洋牧场建设、遥感监测技术、健康海洋和航海技术等主题,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展示新技术,分享新成果,激发思考与创新,引领海洋产业新发展。

 

服务大局:分享成果对接项目

本次论坛是一次坚持创新引领的科技盛会,是一次助力海洋科技发展的合作盛会,也是一次深化“双招双引”的推介盛会。世界海洋科技论坛筹备期间,在人才引进和项目投资方面,形成了多项合作成果,论坛开幕式举行了其中三个项目的签约仪式,分别是青岛市市南区人民政府与山东港口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山东港口集团科技总部项目,青岛前沿海洋种业有限公司与青岛市即墨区现代海洋产业招商发展办公室的青岛前沿海洋三倍体种业研发中心项目,青岛军盛名世物流包装标准化技术研究院与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船舶科技园的“海陆空”一体物流集装化体系建设示范工程项目。

论坛组织了海洋成果转化暨“双招双引”对接会。对接会内容包括青岛市海洋产业发展方向及海洋产业政策介绍、海洋基金介绍、“海洋双创平台(园区)”招商发布、海洋科技成果供需发布等,青岛蓝谷管理局、青岛国际邮轮港区、哈工程青岛船舶科技园分别进行了园区推介,来自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青岛大学的专家进行了项目推介,涉及海洋新材料、海洋仪器、海洋数据等领域,紧扣青岛产业体系发展需求和科技创新需要。有关区市、功能区和和驻青高校、科研院所及涉海企业参加了现场对接会。

为扩大对接会的影响力和对接范围,更广泛地推介园区和项目,本次对接会面向全国进行网络直播,并在现场和线上同时发布了《海洋科技成果发布手册》,近2万人在线观看了直播。《手册》共收录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大学等机构的100多个项目,涉及海洋高端装备,海洋新能源、新材料与化工技术,海洋药物与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化利用,水产养殖与海洋生物技术,深海技术与装备等领域。

此次对接会聚焦成果转化和产业链融合创新,围绕国际海洋高端科技人才、学术、产业资源,搭建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的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立资源、人才、技术等有效沟通。2020年,青岛市已经列入中国科协“科创中国”首批22个试点城市之一,市科协将继续以科技工作者认同、市场和企业认可的方式,依托全国学会资源,打造“双招双引”平台,搭建“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创新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人才、项目落地。

 

头脑风暴:近百场报告精彩纷呈

在8月13日的主题报告会上,6位院士专家围绕海洋物联网、海洋能源、海洋工程、海洋生态环境等海洋科技热点领域做主题报告。行业翘楚、专业人士、学术大咖和企业代表的思想碰撞,为当下海洋科技领域热点问题,细理脉络,出谋划策,指引方向。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主任、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吴立新以《海洋物联网与透明海洋》为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海洋学会荣誉副理事长、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主任周守为以《海洋石油工业的特点和科技发展海洋石油工业的特点和科技发展方向》为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李华军以《创新海洋工程科技发展海洋新兴产业》为题,中国科学院院士、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主任戴民汉以《海洋荒漠生物泵固碳机理及增汇潜力展望》为题,分别作现场报告;水下技术学会首席执行官史蒂芬·霍尔以《新一代离岸新能源——海洋低碳能》为题,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海岸与环境学院终身教授、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荣誉教授爱德华·劳斯以《拯救湿地:在社会学、生态学和经济学的交叉点寻找可持续的解决方案》为题,分别作视频报告。

围绕海洋科技创新与发展,本次论坛还设置了滨海湿地保护与修复论坛、深水油气资源与水合物开发论坛、2020年海洋生物医药研究与开发论坛、海洋观测与探测技术论坛、海洋牧场建设论坛——科技支撑与挑战、遥感分论坛—创新遥感监测技术,助力海洋生态修复、健康海洋科技发展论坛等8个分论坛,围绕前沿技术和行业发展趋势进行深入探讨,近百名海洋领域重量级院士专家,针对海洋领域专业难点热点做权威学术报告。


相关链接:1.世界海洋科技论坛的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青岛并发表重要讲话,多次做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山东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要求青岛“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当前,在上合示范区、自贸试验区等国家战略的叠加下,更好发挥海洋特色优势,做大做强海洋经济,是青岛打造山东面向世界开放发展的桥头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重要指示的实际行动。

世界海洋科技论坛作为第二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系列活动之一,是在青岛发起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海洋攻势”的背景下,充分彰显青岛海洋特色优势,聚集全球海洋资源,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创新性举措。世界海洋科技论坛坚持用平台思维理念,搭建国际高端海洋科技领域学术交流平台,进一步提升青岛对外开放水平;搭建“双招双引”平台,进一步促进国际海洋高端科技人才、学术、产业资源的集聚;搭建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的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进一步促进海洋领域全产业链创新融合。通过搭建平台,聚合资源,推动青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率先走在前列,进一步巩固青岛在国际海洋科技领域的领军地位,为打造具有国际吸引力、竞争力、影响力的海洋强市、为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提供人才智力资源和平台支撑。


2.十大海洋科学前沿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

(1)新一代海洋三维高分遥感技术(海洋国家实验室)

(2)柔性潜器如何带来深远海探索科技的革新(海洋国家实验室)

(3)如何实现海洋天然气水合物长期开采储层自动监测与地质灾害智能预警(海洋国家实验室)

(4)近海污染物作用下金属材料的腐蚀机制(中科院海洋所)

(5)如何开展深渊协同观测(海洋国家实验室)

(6)全球海洋甲烷循环(海洋地质研究所)

(7)深海海洋能开发系列关键技术(自然资源部一所)

(8)如何突破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工程关键技术(中国石油大学)

(9)典型海洋生态系统智能在线观测网(海洋国家实验室)

(10)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海面二维矢量表面流观测技术(中科院海洋所)


来源:中国科技产业(综合整理)


来源:gh_b57688cda9da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MTYyOTYzNw==&mid=2651149519&idx=2&sn=534f2be68d2d01148e8c997fbe20cf9a&chksm=bd435ce58a34d5f3fdecc2881fabdccac8210bf0ba6fd092a71ff8ea9d63a7e994fa50383eee#rd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