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下午,山东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重要讲话精神大会在济南举行。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王凡研究员作为科技界的 代表,在大会上作了题为“深耕改革试验田 勇做创新排头兵”的交流发言。
山东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重要讲话精神大会
王凡研究员作交流发言
王凡研究员结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改革开放40年来耕海探洋的风雨历程,从自身经历出发,畅谈了对“九个必须坚持”以及创新驱动发展、海洋强国建设的体会和感受。他把海洋所40年的创新实践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1978年到1997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沐浴在科学的春风里,逐步恢复和重建了科研基础和科研队伍。通过扩大对外开放和合作交流,立足国家建设需要,紧跟国际海洋科技前沿,不断缩小与世界海洋科技强国之间的水平差距。70年代末海洋所多次组团到日本、美国、英国和法国等进行海洋科学考察访问,敲开了国际合作的大门;80年代初成功引进美国海湾扇贝,直接推动了我国第三次海水养殖浪潮的兴起;1985年,中美实现了西太平洋合作调查研究,成功发现棉兰老潜流,并逐步奠定了我国在西太平洋环流理论研究的领跑地位。
第二个阶段从1998年到2011年,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探索开放共享机制为核心,海洋所进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2007年,我国海洋领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学”号综合科学考察船正式获批立项、开工建造,为日后我国海洋研究挺进深海大洋打下坚实基础。2006年起,海洋所自筹经费实施开放共享航次,为我国海洋科学考察船的开放共享摸索了经验,并最终推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于2009年正式设立船时项目,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船时开放共享管理和运行机制。
第三个阶段从2012年至今。以习近平总书记“三个面向”要求为指引,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瞄准聚焦建设海洋强国的国家战略需求,解决自主创新核心关键问题,引领我国海洋科技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历史性确立了我国主导和领跑热带西太平洋前沿研究的地位。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构建了国际上最大规模的从我国近海到邻近大洋的科学观测网,建成世界首个具备实时传输能力的潜标观测阵列;成功构建了国际一流的深远海探测平台,引领我国海洋探测能力实现跨越发展。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创建了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的海洋生态牧场渔业生产新模式。
王凡研究员谈到,建设海洋强省,山东最大的优势在于长期积累的海洋科技和海洋人才。要在新一轮发展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必须加快攻关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使科学技术成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中国科学院以深入实施“率先行动”计划为契机,服务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在海洋领域打破海陆界限、部门界限和区域界限,由海洋所牵头,联合院内其他12家研究所,在山东组建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中心将实现中科院先进科技创新设施、优势科技创新团队、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向山东集聚,打造以山东为总部、辐射全国乃至全球的海洋科技创新平台、人才高地和新兴产业培育基地,为山东提供强大的创新动力和人才资源。
自2018年初中心获批筹建以来,得到了山东省和青岛市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经过近一年的努力,中心已在学科布局、体制机制、资源配置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统筹运行了全院10条海洋科考船,实现基础条件平台的共建共享共用;西太平洋潜标阵列实现了基于北斗系统的自主可控数据实时传输;组织发起了“丝路方舟”国际大科学计划,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中国智慧;组建了海洋工程装备、海洋资源利用、海洋灾害防控等交叉研发集群,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高质量的科技供给。
发言最后,王凡研究员表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继续秉承中国科学院“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宗旨,进一步加强与不同领域研究机构、大学、企业间的科技合作,协力攻关关键核心技术,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新时代的“接力跑”中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以更大的勇气和更务实的举措, 在新时代改革开放新征程中奋勇前进,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来源:CSOL1950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5MzQ3ODA3OA==&mid=2247486853&idx=1&sn=1169cd927da2c5b773282e8475a5ea93&scene=0#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