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扶贫精选论文】探索“互联网+ 本土养老”模式 构建智慧养老“一刻钟”服务圈

中国通信学会  |   2018-12-26 01:21

网络扶贫精选论文】专栏由中国通信学会开设,用于发布2018“推进网络扶贫优秀论文”征集活动所收集到的精选论文,每周不定期发布,欢迎您关注和订阅!

探索“互联网+ 本土养老”模式

构建智慧养老“一刻钟”服务圈

葛泉  

     目前,全社会养老、健康服务需求不断增长,在社会养老机构容量有限且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一系列基于互联网而诞生的养老思维和产品早已经问世并在加速布局,并得到了政策、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去年正式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就明确提出“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这意味着,“互联网+智慧养老”已经得到了政府肯定并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因此,根据老年人的实际养老需求,积极推进“互联网+”,积极探索“本土养老”模式,着力构建养老“一刻钟”服务圈。

      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物联网、智能化等技术,希望打造“本土养老”并实现一刻钟的养老服务圈。按照创新、共享、发展、绿色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物联网、智能化技术,立足社区、打造智能化、标准化、医康结合的居家养老创新模式,整合优质养老资源,为社区居家老人提供周到、便捷、优质的服务,以提升辖区居家老人的生活质量,增强辖区老人生活幸福感和获得感为服务宗旨,实现一刻钟养老服务圈。通过智慧居家养老信息化云平台,老年人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互联网带来的六大极致体验:专业的健康管理、即时的远程医疗、高效的医药配送、零距离亲情互动、万能的生活助手、多样的娱乐功能,同时也解决子女与老人分隔两地或异地居住所带来的情感缺失问题。

      而今,越来越多的老年产品企业也看到了“互联网+养老”背后的巨大市场,纷纷研发智慧养老产品,特别是一些可穿戴智能设备等,比如目前市面上比较常见的智能手环或手表就可以实现实时定位、紧急呼叫、自动报警、心率测量、健康管理等功能。该手环还有一款面向政府以及老人子女的智能手环管理软件,子女可通过该软件实时掌握老人的状况。

政府已经为“互联网+养老”搭好台、铺好路,面对老人需求日益多元化的现状,养老服务商也必须进行一轮革新和改造。政府和养老服务商之间应充分采取购买服务、公私合作等模式,鼓励支持更多的互联网企业和社会化服务商进入养老服务市场。此外,在提供传统的养老居家及上门服务之外,服务商还可以将目光锁定在老年电子商务、老年互联网金融、老年教育等新业态之上。

      “互联网+养老”的关键在于智能化设备的应用,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设备都可以做到实时跟踪老年人的身体情况,并形成数据统计。如终端通讯产品智能健康腕表,通过网络终端远程息信同步、共享、互动等手段,所有任务都是在实时在线的信息交互过程中加以具体实施,使养老工作人员、家人亲属、健康养老服务中心三方面,都可以实现相互的信息查阅和沟通。终端通讯产品智能健康腕表,实现安全监测让老人安心养老、生命体征监测让老人健康养老、关怀服务让老人温情养老、健康服务让老人科学养老、提示服务让老人知心养老、便民服务让老人便捷养老、统计查询服务让老人明明白白养老的社区智能健康养老服务的目标。

      提升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化水平,适应“互联网+”发展新要求,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应该紧跟信息化发展前沿,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手段,创新“本土养老”服务模式,实现标准化和信息化两翼齐飞。

      一要整合资源,科学布局。整合提升原“社区(农村)星光老年之家”和闲置办公楼等资源,遵循“成熟一个发展一个,需求一个建设一个”的发展原则,结合“社区中心”网络,科学选址,布局居家养老“15分钟服务圈”

      二要确定养老服务探索方向。根据大多数老人都有集中养老的意愿,但多不愿意离开生长地的评估结果,提出“本土养老”的探索方向,即以村(社区)为基础,建立本村(社区)小型集中养老场所,与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各项服务设施共享,既满足了老人集中养老的需求,又达到不离本土的要求。

      三要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为重点,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创新发展,逐步建立完善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托养相结合,医护、社保和养老相衔接,连锁化、网络化和数据化相融合的养老服务新体系。

      四要支持养老服务企业和社会组织等机构在社区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网点,开办老年餐桌、日间照护、文化娱乐等形式多样的养老服务项目。支持利用社区网络化平台或设置12349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为老年人提供紧急呼叫、家政预约、健康咨询、物品代购、辅具配置、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法律服务、紧急救援等服务项目,推动逐步形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会养老服务组织、家政服务、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多形式、多层面的居家养老服务渠道,打造“一刻钟养老服务圈”。

 

 

“版权归中国通信学会所有,保留一切权利。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摘抄、复制、翻译和转载部分或全部内容。


来源:china_cic 中国通信学会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xNTA3ODUxMA==&mid=2247484647&idx=8&sn=bc0e22e2cca300e742c90cc1c7a92be1&scene=0#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