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志川:唯独喜欢“老师”这个称谓

中国科学报  |   2018-12-18 09:22

20181218080238_ed2704.jpg

 管志川(右一)在指导研究生

全国模范教师、国家教学名师、国家重点学科——油气井工程学科学术带头人、国家规划教材主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他有一系列国字头的“大牌”称号,但是他唯独喜欢“老师”这个称谓。

对课堂的挚爱使得他深受学生喜爱,被全校学生票选为首届大学生心目中的十大优秀教师。他就是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教授管志川。

强大自己才能教好学生

管志川出生在鲁西南一个普通的教师家庭。在儿时的记忆里,父母深夜挑灯备课、爱生如子的情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的为人处世对我一生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如何当个好老师”。

1978年9月,管志川以优异成绩被华东石油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前身)录取。后因成绩优异、表现突出,留校工作,从此走上了大学教师的工作岗位,实现了他当老师的愿望。

“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给学生讲500字自己要有5000字乃至50000字的知识背景,否则教书育人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为了“学到更多东西”,更为了教好学生,管志川完成了助教进修班、博士研究生的学习。1998年,他还远赴美国得克萨斯A&M大学石油工程系进修。

其中,1983年,华东石油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前身)与中原油田共同承担“六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优选钻井参数、平衡压力钻井和井控技术的研究”,这是国外近年来在钻井工程中推广应用的新技术。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管志川服从组织安排,前往中原油田参加声势浩大的石油大会战。

“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对后来几十年做好教学和科研工作起了很大作用。”管志川说。这一年和生产实际零距离的经历让他终生受益,也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在实践中学以强大自己,在实践中教以丰富学生。”

“真刀真枪”传授本领

“真刀真枪”向学生传授真本领是管志川教学最鲜明的特色。

比如,讲解“井身结构设计”,管志川会用作业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演练。“我们将塔里木油田、准噶尔油田采集到的真实数据,用于实践教学中,让学生用相关的软件进行设计,达到‘真做’的效果。虽然并不能直接指导生产,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有助于日后他们参加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

“只有真实,学生才会有兴趣、有动力。”管志川告诉《中国科学报》,讲课中,每个工艺、原理一般都有现场案例,教师讲解后让学生对工程进行相关讨论。“这样做,每个原理、方法,学生都会印象深刻。”

讨论不时还会迸发新想法,有些甚至是意想不到的想法。一次讨论课结束后,有一位学生给管志川写了一封信,信里描述了他对固井工具改进的设想。管志川每次想起都颇感欣慰,“说明讨论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为了让学生练就真本领,管志川还在已建立的胜利油田等6个生产实习基地的基础上,新建了大庆油田、中原油田、渤海钻探等实习基地,拓展实践教学资源。

“管老师在课上总是和蔼可亲,结合实物、实践操作,他不急不徐的讲解总能抓住问题的关键。”“管老师的实践教学让我们在多年的工作中,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拓展了科研思路。”采访中,无论是在校生,还是毕业生,对管志川的评价都很高。

对教学毫不含糊

36年来,管志川深入厂矿、研究院所,就为了收集科技前沿和生产实践中的资料,丰富课程知识点。“知识更新很快,学科前沿每天都在变化,你不掌握最新的学科背景,如何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他及时将钻井工程领域的新理论、新工艺、新技术融入课堂和教材之中,展现在课堂之上,主编的“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钻井工程理论与技术》受到同行专家和学生的一致好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多数开设石油工程专业的高校均选用了这本教材。

不仅如此,管志川还以科研成果促进教学和课程建设,形成了“专业生产实习—课堂教学与实验—综合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四步走的钻井工程知识和能力训练模式。

作为一名老教师,他还带着多名青年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在学术、教学上管志川对他们严格要求,听课、试讲、现场经验毫不含糊,“我要求他们至少到一线锻炼半年以上”。

一面严格要求青年教师,一面不断给青年教师创造机会,他自己的课题让给青年教师作负责人,自己则甘愿退居幕后当顾问。论文发表之时,他不出来抢功,“第一作者的署名该是青年人的就是青年人的”。

而他自己,从来不给学生少上一节课,出差时不论多晚他都要往学校赶,只为第二天的课堂。即使是教了十几年的课程,他也规定自己必须备课,哪怕是出差回来熬夜备课。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博士生李成评价:“能让你把生活、学业、人生,当作一种融会贯通的平常状态,管老师是我一生中遇到的最好的老师。”

内容来源:中国科学报

来源:中国科学报

原文链接: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8/12/341951.sht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相关推荐 换一换

  • 张静
    0
    ?
  • 张敏
    0
    ?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