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扶贫精选论文】专栏由中国通信学会开设,用于发布2018“推进网络扶贫优秀论文”征集活动所收集到的精选论文,每周不定期发布,欢迎您关注和订阅!”
农业大数据支撑扶贫脱贫
中国移动政企分公司王叶烨
一、“互联网+”助力扶贫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对我国的农村贫困人口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贫困群众致贫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通的,即他们的知识文化水平都不高,劳动技能缺乏,缺少发家致富的技术和手段,也是造成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贫困人口普遍知识水平偏低,想要使贫困人口通过网络等渠道获取全面的信息,获取知识、技能,并且能够驾驭获得的信息,必须使他们有机会、有能力去获取和分析信息,否则贫困人口将无法赶上社会发展的步伐,难以与主流社会建立关联,在新一轮经济浪潮中被排斥。
我国的扶贫方式一开始以粗放式为主,主要通过发放补贴的方式扶贫补贴,但是由于对贫困人口的户数和家庭情况掌握不详,会导致资金的滥用和浪费。目前很多地方都采取大数据的方式,利用大数据甄别贫困人口,避免出现扶贫不到位的情况。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借助互联网推动文化扶贫,创新扶贫模式,将有效地推动文化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文化精准扶贫是一项开发性的扶贫方式,担负着从整体上提高贫困群体的文化素养、精神追求和文化自觉的重任,是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石。但贫困地区长期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匮乏的物质生活条件,都给文化扶贫带来了更大的挑战。转变扶贫思维、创新扶贫方式,成为文化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
文化扶贫,“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从根本上帮助贫困人口脱贫,就需要传授农户们一些更专业的农业知识、把先进的农业技术推广到贫困地区,帮助他们打开销售渠道,培养出符合现代市场需求的知识型农民。同时,还要紧跟时代发展,充分学习和利用好大数据的一些相关知识,利用“互联网+ 现代农业”的平台,为消费者提供成本更低、更加便利化和专业化的社区服务。例如,强化农业大数据应用,构建农业农村数据资源体系,建好用好重要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等,加快推进全球农业数据调查分析系统,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实施智慧农业工程,推进物联网试验示范和遥感技术应用。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继续举办培训周等活动,强化农民信息化技能。
二、移动产品支撑扶贫
(一)“和农业”系列产品平台建设
中国移动切实履行央企责任,利用互联网理念和思维,借助自身优势并整合强大的IT和CT能力,结合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开发了“和农业”系列产品。
中国移动主要针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开发了“和农业”系列产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助力“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战略的贯彻落实。“和农业”系列产品在农业生产环节研发“病虫害智能诊断平台”有利于精准施药进而减少农作物的农药残留,推动国家“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的贯彻实施。“和农业”系列产品通过电商平台的建设、“智慧乡村综合服务平台”搭建等方式有效的推动了“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和“特色互联网小镇建设”等战略的贯彻实施,同时解决了农产品上下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贯通需求侧与供给侧信息交互,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依托农业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农作物病虫害智能诊断平台。
农民通过手机APP客户端拍摄农作物上的病虫害叶片,并输入文字辅助信息,APP客户端将信息自动上传至云平台并进行大数据+智能化诊断分析,并将诊断结果、治疗方案反馈给农民。该平台已覆盖吉林、湖南、浙江等农业大省,为广大农民用户提供精准的病虫害诊断结果和建议治疗方案,减少农业生产损失。
2、基于“大数据+视频直播”技术的智慧乡村综合管理平台,助力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建设。
中国移动利用互联网的理念和思维,打造现代信息技术与村务管理、产业分析、环境监控、安全服务、生活服务、农情气象、交通旅游等各个方面相融合的智慧乡村综合管理平台,成为基层政府乡村治理的一站式互联网服务助手。该平台实现视频会议等随时随地召开,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利用视讯系统(如云视讯、和商务直播等)开展农民技能培训等;充分整合移动通信能力及新一代信息技术。还能够提供田地测算/耕地历史/作物识别等功能服务,利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结合当地已有产业数据,按照田块的耕种作物种类、耕种方向、行距垄距和图像纹理等特征,自动的识别田块的天然分界线,并对其进行精准划分。通过智慧农机服务管理平台,为各级农机主管部门提供农机办证、业务管理、监管、农机购置补贴等服务;为农户与农机提供服务对接平台,帮助农户找农机,农机找农户。除此以外,还可以通过手机端/PC端数据收集模块,为各级涉农主管部门提供三农数据更新,可收集的数据包括乡镇基本信息、土地流转信息、宅基地信息、社保医保信息、教育信息、家庭收入等。目前“智慧乡村综合管理平台”已覆盖重庆市全部行政村,并在浙江、四川、湖南、云南、江苏、吉林、安徽、西藏等省份落地。
(二)支持信息进村入户建设
信息进村入户是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也是当前数字农业的突出“短板”。做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对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扶贫脱贫、缩小城乡差距意义重大。中国移动作为央企,履行社会责任更是与生俱来的使命,社会各界高度认可中央企业的地位和作用,且高度关注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移动也大力支持这国家信息进村入户建设。以下是两个案例:
案例一:重庆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是由重庆移动联合农行、供销社、邮政等单位组成“信息进村入户推进联盟”,市农委与重庆移动联合在全市建设统一的信息进村入户综合服务平台。2018年底,将建成运营益农信息社,覆盖全市所有行政村。到2020年底,全市将形成比较完善的信息进村入户服务网络和运行机制,实现服务延伸到村、信息精准到户,支撑“三农”发展的能力大幅提升。以重庆船形村益农信息社为例,站点除具备12316农业公益服务外,还具备如下功能:存/取/贷款、生活缴费、快递寄取、特色产品买卖、网上购物等便民信息化服务,与隔壁的便民服务中心形成了一站式服务,基本满足村民生产、生活所需。
案例二:吉林移动中标吉林省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吉林移动与开犁自2008年开始合作,2014年签署了新的信息化支撑协议。开犁运营着吉林省9317个益农信息社。吉林运营模式是平台运营(一个中心,一个平台,N个应用),服务落地。一个站点信息员和农民使用的PC端——开犁网,一个农民使用APP——易农宝。带动在网稳定农民用户600万,服务省内农民近千万。以郭县王府站镇服务站和德惠大明种植合作社站点为例。郭县王府站镇服务站是典型的益农社站点,原本是当地的小卖铺,自成为益农社以来,通过为农民代缴话费、集体采购化肥农药等服务进行提成,得以良性运营。德惠大明种植合作社站点设立在合作社的办公室内,由合作社现有工作人员负责运营,由此来解决场地和人员费用等问题;并充分发挥合作社的生产带头作用,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问题。
综上所述,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的信息时代,结合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开发的“和农业”系列产品,并实施以“益农信息社”为平台的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既是用信息新技术促进“三农”工作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也是“互联网+”在农业管理、生产、经营和服务领域中应用的重要举措。网络扶贫的开展,既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来改造农业,同时也要符合农业行业本身发展的特征,在农业与互联网的碰撞与融合中找到适合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逻辑,为解决农村脱贫“最后一公里”问题打下坚实的信息基础。
“版权归中国通信学会所有,保留一切权利。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摘抄、复制、翻译和转载部分或全部内容。”
来源:china_cic 中国通信学会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xNTA3ODUxMA==&mid=2247484506&idx=3&sn=6f8e605ef54f6a69f92f41f8b4ed08d3&scene=0#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